论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与品牌打造(2)
2016-01-02 01:07
导读:3.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3.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
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4.强化工程质量监理。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理职责,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5.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人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须加强施工企业人员的
培训和考核,尤其要加强企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大学排名
(二)以人为本——通过激励员工保证产品质量
发展质量,提高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1.为增强施工技术力量,企业应在施工间隙组织“规范、标准”讲座,对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质量培训。
2.对各级员工进行贯标意识、观念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懂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对于整体质量保证水平的影响和重要性,真正按规范要求实施运作,按程序要求作好记录。
3.大力营建、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承的。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理念是员工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人性化的理念。建筑企业一线员工大多数生活单调、贫乏、缺乏精神支柱。对此,建筑企业培育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应从物质层有形化入手,从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做起,关心他们的生活,用一个“情”字去感召他们。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员工整个精神状态都将会发生转变,同时企业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对人力资源不断开发和管理使员工潜能得到释放。企业为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整个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三)技术创新——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1.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筑企业应大量引进和充分利用世界上已有的成熟技术,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减少投资风险,迅速提高科技水平。但引进技术必须立足于企业的现有技术水平,要注重实用和实效。在技术引进后,要及时进行消化吸收,只有做好消化吸收,才能使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在消化吸收的同时,还应逐步改进和创新,只有不断提高改进和创新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模仿创新战略
模仿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目前我国建筑业用于技术进步的投入有限,只有通过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教训和技术成果,逐步积累自己的技术能力,才可能赶上或超过先进水平。同时,模仿创新可以减少研发和探索的风险,回避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技术的扩散,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益。但模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要避免侵权,模仿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培育自身的自主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