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百货店品牌联营模式探讨(2)
2016-03-04 01:03
导读:利润实现方式 采取自营模式的传统百货店的利润,来自于所经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百货店可以凭借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面对面服务提高加价率,使获
利润实现方式
采取自营模式的传统百货店的利润,来自于所经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百货店可以凭借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面对面服务提高加价率,使获得较高的利润成为可能。
豪华百货店利润的实现,依据与品牌供应商签订的保底倒扣协议。具体而言,保底是指品牌专柜承诺每月销售必须达到一个双方约定的最低营业额,以保证百货店的基本运行费用。倒扣是指品牌专柜有了营业额的基础上,百货店扣除一定比例的提成作为收益,即是豪华百货店的毛利额,而各卖场加权平均的扣率即是综合毛利率。
“品牌联营”模式从表现形式上看似乎与租赁的模式较为接近,但它所具有的整体协调与控制能力绝非租赁模式的单纯的物业管理所能企及。而豪华百货店与传统百货店的主要区别则在于百货店不再直接参与商品的采购与定价,改变了传统部门管理的模式,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遴选目标品牌并与供应商进行有关扣率和合作条件的谈判上。
百货店的“品牌联营”模式可以概括为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统一营销,统一收银。它既规避了传统百货经营上的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租赁模式管理上的弊端。
“品牌联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品牌联营模式顺应了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和品牌意识增强的现实,迎合了消费个性化的潮流。百货店可依据其市场定位,利用其较大的规模、良好的硬件设施和企业形象,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组建众多的店中品牌专卖店,这能较好地发挥众多专卖店的集聚效应,方便顾客选购。但与此同时,“品牌联营”模式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也开始不断暴露出来,使得百货店的经营面临如下问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与供应商的联营合作关系脆弱
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豪华百货店,与供应商分享收益正是双方利益调整的结果。然而内部排他性合同协议的存在以及合作协议中的保底条款,使百货店将经营不善的责任单方面推卸给品牌供应商,供应商买单数量过高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品牌联营”的扣率方式已经决定其只能在低利润环境下运营。大部分豪华百货店的扣率水平已经达到同行业临界点,利润空间狭小。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趋动下,百货店会凭借买方市场的优势,以管理者身份凌驾于供应商之上,变相向供应商增加收费,将竞争优势的来源基于相对供应商的优势,这无疑给本就脆弱的二者关系雪上加霜。经营状况好时,各品牌经销商趋之若鹜,一旦有更适合的场所,经销商就会全面撤柜,这对百货店来讲是灾难性的。
百货店与品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松散脆弱不仅体现在利益方面,在具体经营行为方面也如此。百货店只负责遴选品牌,品牌进店后,其供应商往往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库存积压情况和销售回款情况来综合考虑商品上架的款式和数量,这无疑大大削弱了百货店的整体掌控能力。
削弱对导购人员及其所提供服务的控制能力
由于豪华百货店的导购人员多数处于职业生涯早期,人员流动率较大,基于降低人工成本的考虑,多数豪华百货店并没有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由各品牌供应商负责招聘、薪酬等相应工作。但“品牌联营”强调统一管理,因此百货店仍承担导购人员的日常管理。但管理的前提是明确组织的边界,而营业员的归属模糊恰恰造成了管理的难题,培训、晋升等激励机制无法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设计更是无从谈起。导购人员缺乏归属感,在百货店与供应商关系发生冲突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后者,经营过程中难免出现跑单、退换货困难、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从而使顾客与商家的利益难以有效保障。同时,由于各品牌供应商素质参差、能力各异,拖欠克扣导购人员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导致士气低下、人员流动频繁。百货店对市场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应变能力无形中被大大弱化,顾客资料难以固化为企业资产,丧失了百货店业态原有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