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2)

2013-04-25 18:02
导读:3.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首先,结构重塑。在新型行政管理格局中,纸与笔,这种传统信息处理工具逐步被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

  3.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首先,结构重塑。在新型行政管理格局中,纸与笔,这种传统信息处理工具逐步被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甚至一体机代替;信函、电报等传统通信模式逐步被互联网、软件工具所取代。现代行政管理组织,将是全面建构在信息技术之上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信息化组织”。

  其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直接改造行政管理过程。围绕着组织目标、工作流程构建信息交换模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组织的工作模式,甚至变革行政管理组织成员和领导者的理念、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了政府管理方式,其工作机制、方式、思路都是巨大创新。

  三、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有的模式和风格,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豒。在看到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可能阻碍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民主政体

  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介入范围、强度和方式。“网络发展有强化官僚统治的趋势”?豓,信息技术全面介入行政管理可能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变得容易,进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更深入、更广泛地干预公民的正常生活,以至破坏个人隐私和自由。信息技术从正面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来实施。

  (二)方式选择失当可能损害政府威信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客观性,不经理性思考,很容易认为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最好以信息技术来支撑。实际上,效率虽然重要,但公平、正义有时更为重要,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豔!不能保证实质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信息技术的付诸实施,可能严重伤害的政府威信,因此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有计划地稳妥实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充分论证。不成熟、不合法、不适当、不安全的信息技术应当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

  (三)信息技术的普遍推行可能导致民主的泛滥

  信息技术天然的开放式架构潜在地鼓动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可能形成“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假民主现象,严重偏离民主的真正价值。真正的民主应当是“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的统一。

  (四)可能造成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性越好,则行政管理主体、公民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强。如何摆脱行政管理活动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是一个需要研究的严肃课题。

  (五)“生产率悖论”的声音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Solow发布了一个著名论断:“我们到处看到一个计算机时代,除了在生产率统计方面”。随后,人们把对IT投资的实际和期望收益不一致的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政府绩效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数据支持。

  四、结语

  “行政管理的艺术,是建立秩序的艺术”?豖。信息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非常显著,但由信息技术造成的快速的、广泛的变革也带来了行政管理上的困境,通过详细分析这一作用过程,或许将有助于我们寻找到一条不偏不颇的适当道路,最终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行政管理组织更好地反映公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最终促进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注释:

  ①[美]瓦尔多著.行政国∶美国行政学的政治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②本文所称“行政管理”指狭义行政,即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③乔宇,陶建平.西方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界说及其借鉴.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④?豓SuzanneJ.Piotrowski,ErinBorry.An Analytic Framework for Open Meetingsand Transparency.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Management Volume15.Number1.

  ⑤?豒?豖MaryEllenGuy. Civic Nutrition,Citizen Empowerment,and Civil Communit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An Interactive Journal,4.2.1999.

  ⑧温家宝2010年3月14日语.http://news.xinhuanet.com。

  :

  [1]徐敏宁.从博弈论视角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及规制.党政干部学刊.2008(1).

  [2]陈郭华.西方正义概念的历史演变.社会观察.2003(1).

  [3]张扣林.论党内和谐视角下的“保护少数”原则.理论探讨.2009(5).

  [4]赵志坚.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分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6]马传兵.关于信息神话与信息悖论的辩证思考.前沿.2002(12).

上一篇:试论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良性互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