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和谐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

2013-11-04 01:06
导读:哲学意义的“和谐”与“矛盾”,它们自身就是同一体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它们探讨的都是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同一的

  哲学意义的“和谐”与“矛盾”,它们自身就是同一体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它们探讨的都是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同一的本质规律。它们存在的异同关系,一方面说明它们各自具有不可互替的独特价值,生动地证明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多维向度以及辩证法的多样形态;另一方面也表明它们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同一体及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关照和相互补充,所共同追求的是对立面的平衡、融合及其和谐发展,使“和谐”与“矛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和合”。“和谐”与“矛盾”总是由基本的和谐转向基本的矛盾,再由基本的矛盾转向新的基本的和谐,如此往复循环以至无穷,而每一次的循环都较之前一次有了更新的进步。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将会大大拓展我们的辩证视野,开阔我们的认识眼界,推进辩证法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从过去单向度的“矛盾”思维走向“和谐”与“矛盾”的融合与统一,将引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从而转化为深化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和谐与矛盾的现实存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社会学里,广义“社会”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等。狭义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马克思认为:“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和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按马克思的观点,社会(society)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但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讲“社会”多指广义人类社会。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提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强调不同事物和谐共存。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曾主张将来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种特殊的具有一定阶段性的和谐,有其合理的思想内涵

上一篇: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位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