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人为本”在行政领域中的不可逆性(2)
2013-11-07 01:31
导读:5.领域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关。行政领域的工作非常庞杂、点多面广,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理性的、又有感性的;既有按
5.领域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关。行政领域的工作非常庞杂、点多面广,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理性的、又有感性的;既有按部就班的常规工作又有突发起来的应急事件;既有一目了然的真枪实战,又有表面现象掩盖下的暗流涌动;既有马到成功的领域、又有执著反复的领域。在行政领域的这种特点下,对以人为本就提出了方向性问题,不注重这个方向问题,就可能不仅影响行政效能问题,而且影响中国共产党宗旨与优良作风的发扬问题。行政工作按照现代的理念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党员的权利义务来说,要成为一个优秀干部(或称为优秀公务员)不是轻松的事情。它意味着要多吃苦,这是因为民众需要机关干部们去处理的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干部们付出巨大体力与心力的事情,如果干部们不付出这样的代价就可能使事情难办或半途而废,特别是县乡以下的基层干部更需要体力的付出,在突发事件面前,或者比较紧急的事务面前,以人为本的方向是指向多数的群众的,而不是指向那些正在实施行政行为的属下。
二、科学把握“以人为本”在行政领域中的不可逆性,促进以人为本的成果最大化
把握好以人为本在实施贯彻中的方向上的不可逆性,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利于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可以说正确对待方向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党性问题,也是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利益问题。
1.以多数公众的本为本。以多数公众的本为本在思想内核上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一致的,党政机关干部一定要把方向定在为广大群众实现以人为本,而不是要群众或他人为自己考虑以人为本,当下要通过相应的、法规加强对党政机关干部的约束,使他们熄灭膨胀的物欲之心、跳出世俗的牢笼,如果一时做不到需要个过程的话,那么至少也要做到今年在两会结束时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
和人民工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构建以信访部门为主导作用的信息反映机制,更好地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让以人为本普惠群众。如果在思想上已经有了以多数公众的本为本的思想,那就需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这里就涉及到能力问题,没有这个能力思想终究是思想,现在信息渠道更畅通了,现代传媒已经能够把世界每个角落的事情进行即时传达,问题是真假不分需要辨别,公众需要政府部门澄清或证明某个事情的事实、相信政府部门的信息是权威的这成了公众的定向思维,这就要求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时要突出发挥信访部门的作用,信访部门仍然是提供权威信息的主渠道,信访部门要及时捕捉关系群众民生的信息,这里就要求信访部门要把等群众上门变为自己走出去研究。
3.在应对突发事件上要注重延时指向。对于突发事件不说大家也明白,以人为本的方向当然是应该是指向公众利益或大局利益的,但是这里有个时间问题,就是何时指向更合适的问题,如果忽视这个问题就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该作为甚至是乱作为,二是可能酿成大祸。行政领域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就是要为民众分忧解除他们的困难与痛苦,其中也有突发事件,对于这些事情未必就是政府要马上介入,只要不出大事,给予机会让他们宣泄心中痛苦的情绪也有好处,一些地方出现群众上街游行或在政府的门前静坐等,政府应该让他们有宣泄的机会,比如2008年的西藏发生的“3·14”事件,也可以为了全局的利益而进行延时指向,这里虽然不存在像刚才说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类的事件需要给以一定的宣泄机会,但只要有能力控制局面,并且肇事着纯粹是为了钱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的情况,也可以采取尽良克制的方法,这次处理“3·14”事件是采取了这种态度的。
4.要把视觉多集中在无以为本的群体并对他们实行以人为本方面的即时指向,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的和谐不和谐,很大程度上是看以人为本的光芒是否照亮无以为本的群体,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现在虽然不存在压迫了,但是因为一时打击、一时挫折、一时失误而导致非常困难而生活不下去的人还是极个别的存在,比如有些农民听信同伙的邀集而来到城市,可是因为受骗或因为一时没有找到工作而生活难以为继时,政府部门对此就应该实行即时指向,如果不对这部分人进行关注,那么他们就很可能成为严重威胁和谐的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而这种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以人为本,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以人为本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这些人被迫到绝路上时所作所为带来的结果不仅是无辜的民众被剥夺生命的问题,而且留下的恐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就跟恐怖分子所为带来的影响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