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平安建设(2)
2013-11-12 01:18
导读:(四)调控机制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预防调控机制,是维护稳定和谐的基本保证有些地方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健全的工作责任制有的乡
(四)调控机制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预防调控机制,是维护稳定和谐的基本保证。有些地方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健全的工作责任制。有的乡镇维稳专班仅一个人,村组干部配置过少,加上经费保障不力,维稳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地方信访工作又比较薄弱,信访机制很不健全,导致了一些应由部门处理的信访问题,直接集中到党委和政府,不仅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且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促进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应着重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农村平安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基层党委和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各地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列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晋职晋级和奖惩使用直接挂钩。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推广典型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帮助解决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乡(镇)、村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因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和单位,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律素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实需要。各地要加大“五五普法”工作力度,通过广泛开展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乡土气息的群众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农民群众自觉地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三)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加强乡(镇)、村(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建设,把、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多渠道解决争端的机制。要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
情况报告、归口调处等制度。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
、集体资产处置、村务公开、邻里纠纷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和推行重大决策及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的发生。
(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群体性事件
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信访督察专员、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等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回应、有人处理。要建立对重大案件、重访案件实行实地处理制度。对重大案件、重访案件或认为有必要进行督查督办的案件,省级党委、政府应授权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处理,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防止重访、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农村平安建设切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切实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基业,只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村平安建设,才能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国务院摸底基层 部酝酿相关方案》,www.stockstar.com,2006-11-16 20:37:04,定军,21世纪报道。
②公安部《我国农村上半年治安形势保持稳定》,2007年08月23日05时27分,来源:新华网。
[参考文献] [1]王智民,等.当前中国农民犯罪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4).
[2]师逸,蒋凌燕.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若干因素浅析[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3]苏建忠,陈允政.浅谈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0.02。
[4]宋远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肖业炎.宗族势力与农村稳定的思考[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6]丁恒龙.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适[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