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手段与作为价值的民主(2)
2013-12-04 01:11
导读:其实,这是一个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权力对私人领域的干预被视为非法,不是因为民主被排除在私人生活的领域之外,而是
其实,这是一个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权力对私人领域的干预被视为非法,不是因为民主被排除在私人生活的领域之外,而是保障私人生活领域个人平等的权利和自由乃是民主题中应有之义。”[5]民主的价值本身就孕含着对权力的限制,“个人的基本人权”就是多数决定的底线,多数可以决定许多公共问题,但是涉及侵犯个人的基本人权时就是它的界限了。这种对权力的限制还有很多,比如“民主政制不能违背它所在的社会文化之道德价值,伦理规范,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4]
二、民主价值欠缺的原因分析
1.先天缺陷
“民主”这一概念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是没有的,随着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和西学东渐,我们才慢慢地了解了”德先生”,近代以来,在以“救亡图存”为时代使命的中国人看来,民主更像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价值信念,即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和进行阶级斗争的需要,民主的手段价值也比较突出。
在100多年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我们基本是以推翻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因而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始终贯穿整个近代时期。可以说,包括思想的启蒙运动,都被看做是救亡图存的手段,更不用说是“民主”,先进中国人将西方民主政治作为救国的良方,把民主仅仅看做是实现民族解放的有效工具,从戊戌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甚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不充满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2.信仰制约
民主的价值所具有的先天缺陷并没能引起先进中国人的注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误解。毛泽东在1957年曾说:“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6]他批评那些把民主作为目的的意见,是要求“抽象的民主”。
中国大学排名 在封闭的、一元化意识形态信仰的社会环境中,对民主的实行“理性分析”替代了对民主的信仰,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期里,正是由于我们摒弃了民主的价值信念,仅仅从工具性价值的层面上去理解民主,结果不仅在观念上陷于狭隘和片面,而且在实践中疏于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由此造成了严重的恶果。“如果不能对民主作出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能将民主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相联系,民主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会成为专制政治的附属品。”[7]
三、践行民主的价值信念
首先,为什么我们要讨论民主作为价值这个问题?通常来说,如果价值成为争论的问题,必定与时代的价值迷乱和价值缺失有关,当下的时代崇尚消费、个人、享乐等,价值信念的根基丧失或迷乱,甚至出现了价值功利主义化的倾向。民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之一,民主的价值信念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既然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那么任何一方的偏颇对民主来说都是有害的,都不能践行真正的民主,也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了。
其次,践行作为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