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形势下党员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合理调适(2)
2014-01-22 01:28
导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由于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由于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滞后,消除教师传统职业价值观的机制仍然缺乏,导致传统职业价值观的消极因素在教师中仍然存在。同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给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党员教育往往容易忽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忽视教育效果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因此,尽管党员教师不断地在接受思想
政治教育,但其职业价值观未必是正确的、科学的。在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党员教师要克服传统职业价值观的消极因素和市场化改革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调适。
二、新形势下党员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合理调适的基本要求与途经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党员教师要合理调适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要注重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转换。
(一)实现从消极等待型向积极进取型的转换。由于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滞后,加之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使高职院校教师相对于中学教师和企业职工而言,其竞争性相对较弱,工作岗位和收人相对较为稳定。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职业态度、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和懒散拖沓的职业行为。也容易导致教师在改革面前,要么消极等待,冷漠观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在“大学教师”的光环下,骄傲自满,产生自以为是的职业心理;要么对改革缺乏思想准备,惊慌失措,害怕退缩,碌碌无为。这都是消极等待的表现。在这种环境里,党员教师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着这种消极的职业态度。党员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认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正确认识这次改革的重大社会意义;二是要正确认识这场改革与自身的关系,认识自身在改革中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认识改革给自身和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确立适当的危机感和自豪感;三是要把教学及教学改革的过程如实地看成是一个自己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掌握自己命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进取和开拓创新的过程。只有这样,党员教师才能使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从消极等待型向积极进取型转换。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实现从生存生活型向素质成就型的转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的期待只局限于“穿衣吃饭,养家糊口”和过上一种轻松舒服的生活上,而极少把职业活动看成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手段,更没有把职业活动看成是实现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这种职业价值观念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自己潜能的正确认识和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