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流动青少年女性的性越轨行为(2)
2014-03-15 01:12
导读:在这三重分割机制下,绝大多数的流动女性,被隔离在社会等级的最低层。尽管她们顺利的从家乡来到了梦想中的大都市,但是由于她们的这种非正规流动和她
在这三重分割机制下,绝大多数的流动女性,被隔离在社会等级的最低层。尽管她们顺利的从家乡来到了梦想中的大都市,但是由于她们的这种非正规流动和她们自身的条件——学历、经验等已经将她们限定在了劳动力的次级市场上,并且多数都是在私营或三资企业。在城市中,她们从事着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收入微薄的工作。更让她们感到心灰意冷的是,这些工作没有给予她们发展的机会,比如教育和
培训的机会、职业经历累计和晋升的保证机制。许多工厂的招工年龄限制在23岁以下,每隔一段时间工厂都会清退一些年龄大的,工作时间长的女工,再招一些年轻的补充进来。这些女工的工作不需要任何技术,从事的都是一些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对于一个来自异乡的女性,她们的流动已经被社会的正式制度和结构排挤到正规制度安排之外的领域,使她们处于社会边缘状态。在现实社会中要想进入到初级劳动力市场,就必须先获得学历和文凭,通过正规的流动方式,进入到正规的就业群体。而横亘在两个劳动市场上的鸿沟,限制了这些年轻女工向上流动。无论她们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干的多好,她们也没有提升的机会,而且她们随时都有被工厂解聘的可能。作为一个没有城市户口的外地人,尽管她们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名劳动者,但是她们却无权享受医疗、失业、教育等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当她们对不公平的现状有更多感受和意识,她们对社会越来越不认同,加之处于不愿回农村,又无法融入城市的两难境地,使得她们中的许多女孩决定拿出青春、健康、尊严来赌一把。
(二)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是促使这些女工发生角色转变的文化因素
文化冲突导致犯罪,是当代犯罪学理论中的一个著名论点。犯罪学家赛林曾说:“文化冲突将直接造成行为规范的冲突,而行为规范冲突的一方必然是犯罪。”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面临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变异性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在女性角色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女性渴望经济上的独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她们主动走出家乡到外面找寻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在现实社会中,能够给女性提供实现目标的空间与男性相比是相对缺乏的,这也直接造成了女性的相对贫困感高于男性。面对现实的困境,这些女性又甘愿沦为娼妓,将自身作为商品出售。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从她们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上,更能看出“传统”与“现代”两种价值观的杂糅。一方面,她们离开家乡来到都市,追求并实践着自由、开放的婚恋观,谈恋爱、婚前同居等行为,对于这些女孩来说,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可一旦出现感情危机,她们又会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觉得自己失去贞操,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