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态建设的政策保障(2)
2014-04-03 01:02
导读:2.3.1资金政策(金融政策、融资机制) 生态建设是新兴的经济活动,资金严重缺乏,需要高频率地融资,筹集生产要素,需要融资的政策激励和扶持,尤其
2.3.1资金政策(金融政策、融资机制)
生态建设是新兴的经济活动,资金严重缺乏,需要高频率地融资,筹集生产要素,需要融资的政策激励和扶持,尤其需要通过融资的政策扶持扩大资金数量和流量。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化融资成为主流,许多融资工具、技术、方式广泛应用,有些是政策认定,有些是政策尚未认定;尚未认定的融资顺利开展。融资引导和规范的内容至少包括:①融资主体规范;②融资市场关系的规范;③融资竞争秩序的规范。
2.3.2财政支持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援助制度
我国生态建设模式是政府推动型的模式,政府承担生态建设主要重任;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转移支付制度向生态建设地区输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增强受援助地区生态建设能力。由于生态建设行业投资期长、风险大、收益低,生态建设者十分贫穷,缺乏市场吸引力,难以通过市场筹集大量生产要素;而且财政政策援助、转移支付制度存在许多缺陷,财政支持政策力度严重不足,急待加以改善。
2.3.3补偿政策与补偿制度机制
生态建设活动的一个特性是建设者往往不是受益者;生态建设者不一定能够享受到生态建设收益;同时,生态建设往往要造成暂时性经济损失及各种困难和不便,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只有给生态建设者一定补偿和补助,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目前,生态补偿存在三大问题:①补偿空白多,许多生态建设活动没有补偿;②补偿标准低,补偿的数量少,补偿力度不足;③补偿不科学,补偿的数量、等级、强度、范围、对象、期限等设置不合理,生态补偿难以顺利展开。
2.3.4扶贫与生态移民政策
打破“贫穷一环境退化一贫穷”恶性循环是生态建设的前提和根本条件,扶贫与生态移民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生态扶贫措施,例如封山育林、退牧还草、轮特休等生态扶贫措施,需要大量政策投入,也需要政策引导和规范。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3.5生态经营管理和产业化政策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营管理方式、机制和手段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市场化的经营管理、组织方式和现代
企业管理制度广泛应用,这些新的经营管理方式、组织动作机制需要政策引导和规范。同时,生态建设走向市场化、企业化和产业化道路,生态建设成为一种产业活动,需要相应地完善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导向、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扶持等,以促进生态建设产业迅速发展。
2.3.6税费政策(税费减免优待政策)
生态建设收益比较低,往往低于生产企业平均利润水平;不合理的税费使生态建设收益和利润大幅降低,严重制约生态建设者物质利益的实现,削弱生态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规范各种税费行为,减轻生态建设者负担,实行政策减免和优待,增加生态建设收益和利润成为生态建设政策需求的热点问题。
2.3.7利益分配和保障政策(产权政策)
生态建设成果不仅分配方式、分配过程、分配数量、分配格局等各种问题,而且涉及成果的维护和保障的各种问题。生态建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