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趋势(2)
2014-04-08 01:47
导读:二、朝核危机的根源 这次朝核危机实际上是美国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争论和争论的延续。综观美朝核问题的争论,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
二、朝核危机的根源
这次朝核危机实际上是美国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争论和争论的延续。综观美朝核问题的争论,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核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到它的安全。由于朝鲜同韩国在1991年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安全协定,并同意接受核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得到缓解。
从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查,但双方对检查的对象和结果各执一词。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作出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强制性“特别检查”的决议,同时,美国与韩国恢复了曾于1992年暂停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同年3月12日,朝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再度紧张。在此情况下,美国同朝鲜举行了两轮的副外长级会谈,在援助朝鲜改造核设施等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朝鲜则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2月下旬,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达成妥协:朝鲜同意对其7个核设施进行核查,美韩同意停止1994年度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同意与朝鲜举行第三次高级会谈。
第二阶段:1994年10月21日,朝鲜与美国经过3个多星期的谈判,在日内瓦签署了《美朝核框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即同意不再对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个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其核燃料处理厂,并最终拆除这些核设施。按规定,美国组建一个国际财团(KEDO),为朝修建两座轻水核电站(约46亿美元),即在2003年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者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在此之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每年向朝鲜提供50吨重油作为补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美朝核框架协议》签署8年来执行情况尚可,原订于2003年完成的轻水堆由于“技术原因”而推迟到2007年。但是朝鲜和美国近年来在履行《美朝核框架协议》的问题上争论不断,日趋激烈。事实上,美国始终怀疑朝鲜秘密发展核武器。美国的情报部门称早在数年前便发现朝秘密恢复核计划,朝鲜的这一行动在2001~2002年最为集中。美国公开指责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器,甚至声称朝鲜已拥有核弹,一再要求对朝鲜进行核查。另一方面,美国国会不愿履行为朝鲜供应重油的协议。朝鲜则指责美国没有按协议的要求在2003年为之建造轻水反应堆。
第三阶段:去年10月朝核危机再次爆发,美国与朝鲜之间的较量完全公开化,并不断升温。此次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可说就是上一次核危机的延续。
三、朝为何此时承认核计划
首先,迫使美国改变对朝政策。朝鲜从多年来与美打交道的经验中认识到,若不改善与美关系,其他关系均难突破。自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朝鲜一直采取封锁、高压的敌对政策。朝鲜的国际处境十分孤立。2001年初,布什政府上台,大幅度调整美对朝政策,朝美对话中断,两国关系急剧冷却。“9·11”事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