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与对外政策(2)
2014-05-01 01:20
导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人权下定义呢?这个问题也许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正如舒尔茨正确地观察到的那样,有权实施他们所认同的人权内涵的人总会取得胜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人权下定义呢?这个问题也许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正如舒尔茨正确地观察到的那样,有权实施他们所认同的人权内涵的人总会取得胜利。无论是谁,但千万不要让“美国
人类学协会”掌权,那些人沉湎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相对主义之中,更可能赞同的是舒尔茨的观点,而不是我的观点。我在2000/2001年冬季号上发表的文章引起争论,是我始料未及的,其实我只想指出,有一些基本的人类需要和情感,甚至连口头上赞成“普遍性”的“天赋人权”论者也要极力视而不见的。他们之所以对此视而不见,只因为这些需要从《宣言》的巍巍高度来看是令人不愉快的。但我同时指出,某些基本要素(例如集体的权利高于个人——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在穆斯林世界的确找到了最贴切的表达方式。从这些需要中引申出来的“权利”,存在于那些在舒尔茨和其他《宣言》拥护者看来是最“令人厌恶的”人们之中。
这场争论对于我们在世界上的行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就像舒尔茨正确看到的那样,它不仅仅是几个教授之间的争吵。不仅根本不存在什么“普遍的大多数人的共识,”而且我们的主要对手们使我们吓了一大跳的对人权的解释,比我们的解释更牢固地以人性为基础。这个结论是令人不高兴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我们的对手,至少应该像他们对待我们一样认真。穆斯林国家最近的民意调查使天真烂漫的我们着实吃惊不小,每个国家(甚至那些西方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都居然有大多数人表示要毫不留情地反对我们。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试着摆脱对个人和个人权利的迷恋,努力去理解一下信奉集体主义、神权政治和血族关系的社会的力量。要不然,舒尔茨及其启蒙派朋友最终有可能生活在穆斯林版本的人权的普遍共识之下,按照他的理论,到时候他肯定会接受这个版本的。
大学排名 我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舒尔茨也肯定不会希望,但我们不能依靠克林顿式(或曰布莱尔式)的人权外交政策来防止。马马虎虎修改一下这个政策,试图让穆斯林信徒来喜欢我们,也是行不通的。他们不会喜欢我们,所以我们最好是让他们能尊重我们,能接受我们的和解。我们也应该努力抛弃减轻贫困就能“治愈”问题这个虚幻的希望。最好战的国家并不贫困;他们与我们的斗争是精神方面的,不是物质方面的。我们的人权政策对他们毫无作用,因为他们并不赞成我们对个人权利的看法,他们不相信这样的政策是公正无私的——这一点绝对正确。
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有时候会伤害我们自由主义的良心,但如果舒尔茨和《宣言》派朋友想要生存的话,那是必需的。首先,不管中国的人权记录如何,我们最好努力使它与我们站在一起,不要反对我们。对穆斯林好战主义的共同担心有可能使北约、中国、印度、前苏联各国尤其是俄罗斯结成联盟。北约现在已经公开承认(其实它早就明白)基地、其他伊斯兰恐怖组织、巴尔干和高加索的穆斯林民兵和“自由军队”之间存在着深刻持久的联系。北约大国现在真希望站在海牙被告席上的是本·拉丹,而不是米洛舍维奇,尽管米氏站在那里一点也不冤枉。北约以人权的名义破坏其基础设施、炸得其人民贫困不堪的塞尔维亚,并没有攻击过北约,也没有威胁说要攻击。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