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价格运行中的政府职能及其价格制度完善(2)
2014-05-21 02:52
导读:(三)政府干预价格运行的边界 适应当今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迁,政府与市场、公法与私法关系的整合与调适,政府的价格干预呈现明显的社会化、多元化、
(三)政府干预价格运行的边界
适应当今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迁,政府与市场、公法与私法关系的整合与调适,政府的价格干预呈现明显的社会化、多元化、民主化趋势。因为“有必要让民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乃至直接行使某些权力,来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使国家权力中增加人民性的含金量,并从人民委托出去的权力中.又收回一部分归社会主体自己行使。”价格听证制度的确立和运行。就是这种政府价格干预变动趋势的典型例证。
其间,政府只是价格机制中的一方主体,政府干预应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在赋予政府价格干预权力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政府权力的边界和尺度。由于“政府规制可能会阻碍市场向均衡价格变动,导致短缺或过剩”,因此,基于政府在价格干预中的角色和职能定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限定价格干预的边界:一方面。政府干预需要针对市场机制的自身缺陷。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与市场运行状况相结合,依据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社会承受能力,实行合理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和季节差价;另一方面,政府干预需要针对政府机制的自身弊端,根据国家法律的明确授权。对价格运行施以必要和适度的干预,防止价格干预中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强化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在价格机制中的地位和功能。以有效制衡和监督政府价格干预权力。
二、政府价格干预的历史变迁与中国法考察
(一)政府价格干预的历史变迁
1.重商主义时期的价格干预。在资本主义形成的早期,重商主义者们主张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必须进行价格干预,利用价格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防止本国金银的流出,在商品交换中实现贸易顺差,换回更多的金银货币。当时西欧的一些国家采纳了这些建议,颁布了防止金银输出的法令,实施了吸收金银货币到本国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因此,在那一时期“我们看到,每天都有外国商品运进我国,使外国人大获其利,我们自己深受其害。”国家干预下价格机制发挥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英国在1815年颁布的《谷物法》,其目的在于利用关税限制或禁止谷物的进出口,用以控制谷物价格的上涨.以保护本国的谷物生产者。正是有了与重商主义相适应的国家干预下的经济政策,才使得西方国家顺利完成了向资本主义国家过渡所需要的大量原始资本积累。这一时期政府在价格干预方面实行的是全面的、非市场化的干预手段。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价格干预。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思想符合英国等国家向大工业生产过渡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自由发展意愿,“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于是各国政府纷纷以“守夜人”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