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服务模式(2)
2014-06-01 01:17
导读:2.学校教育偏差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学校功能完整、全面发挥是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如果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存在
2.学校教育偏差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学校功能完整、全面发挥是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如果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存在问题,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进程就会受到人为的干扰,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现阶段学校教育最大的不足在于只注重对学生的智力教育,造成教育的畸形发展。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校急功近利,分数挂帅,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对学生品德、情操、个性的培养,忽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经常逃学,结交社会不良之友,走上犯罪道路。由于法制教育的缺乏或流于形式,造成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长沙市第五中学15岁少年周某因涉嫌抢劫其他同学而被公安机关查获,他却天真地说:“我爸妈有的是钱,我要他们拿几千块钱赔给那个被抢的就是了。”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力防线,学校教育特别是中
小学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3.
社会学习偏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青少年成长是社会化的产物,青少年犯罪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的历史证明:青少年的犯罪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造成的。青少年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迫切希望获得新信息,了解新情况,成为社会认同的一员。但一些青少年自身具有不良的心理品质,形成不良心理定势,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对社会丑恶的现象与违法犯罪相关的信息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和错误的世界观,进而导致违法犯罪。不少地方的黑恶势力利用未成年人思想简单、不计后果、敢打敢冲的特点,把未成年人作为他们团伙的发展成员,教唆其作案方法,实施共同犯罪。根据2002年7月至8月份成都市司法局对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l039名未成年犯进行的调查问卷统计,受周围哥们义气和地方黑恶势力等不良环境和风气影响而犯罪的有55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5%,被成年人唆使而犯罪的有300人,占28.9%。此外,不良文化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目前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暴力亚文化与色情亚文化。夜总会这些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社会上音像制品对暴力情节的大肆渲染、网络上黄色画面对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的刺激与诱惑、以各类犯罪情节为题材的小说和杂志等低级庸俗的文化垃圾,对于思想极易冲动、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来说,这些均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因素。
中国大学排名 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折射出我国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必须以预防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