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2)
2014-06-22 01:01
导读:在对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研究中,学界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章士钊等的政党政治主张与思想有深入研究,其中对孙中山政党思
在对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研究中,学界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章士钊等的政党政治主张与思想有深入研究,其中对孙中山政党思想的研究成果尤为 突出。(注:对黄兴、宋教仁、章士钊等的政党政治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姜义华: 《民初政党政治与黄兴政治思想的发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张世敏:《黄兴的政党政治主张》,《
江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周建林:《宋 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张谦:《章士钊和他的政党政治论》,《求实学刊》,2001年第1期等。)王业兴通过对 孙中山有关政党的组成与作用、政党的自身建设、革命党人与政党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 ,指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反映了其对政治现代化的向往,虽有局限性,但却为中国民主 革命事业、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上的思考与实践上的帮助。(注:王业兴:《论孙中山 的政党思想》,《学术界》,1994年第3期。)肖铁肩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孙中山政 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就其政党观、建党思想、党的地位、作用 及党政关系思想作了分析和评价。(注:肖铁肩:《历史脚步一伴音:孙中山政党思想 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从史学角度研究,无疑加深了对当代中国政党 制度之所以如此的理性认识。
3.关于参政党理论的研究
198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文件第一次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我国国家 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从此,主要围绕参政党的性质与特点、地位与作用以及参政党自 身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对于“参政党”的理解,学术界尚存较大分歧。徐育苗认为“参政党,顾名思义,就 是参与执政活动的政党”。强调在研究参政党内涵时,应当把握两点:一是“我国各民 主党派的参政与西方国家一些政党的所谓参政是根本不同的”;二是“我国民主党派‘ 参加国家政权’与西方国家的多党‘联合执政’是有区别的”。(注:徐育苗:《当代 中国政党制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第1期。)王伟对这一论 题提供了五点理论根据,提出了与“参政党就是参与执政活动的政党”不同的参政党概 念,并通过与西方政党参政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在我国“参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