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文明的界定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
2014-07-07 01:15
导读:由于人类社会的最基本领域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即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所以,标志社会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的社会文
由于人类社会的最基本领域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即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所以,标志社会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的社会文明,就可以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大文明。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是这个社会中的人们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和,标志这个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是这个社会的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积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标志这个社会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
而由于人类社会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有机体,是人们组织结合起来的自控制、自管理、自更新的统一整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依赖并相互交错,才造成了具体社会的存在,由此便就又形成了社会结构中的经济、文化和进行社会控制、管理的政治这三个方面,所以,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也会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分别表现为社会经济建设、经济生活中的物质成果,和社会文化建设、精神生活中的精神成果,这也就分别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方面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便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标志一定社会在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面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定社会的文明是由一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的。”[5]而在社会文明的三大组成部分中,政治文明不仅是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还起着特殊的控制、管理整个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的作用。我同意这样的说法:“从人类文明的横断面看,政治文明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前提,又是联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中介桥梁。”[6]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社会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三大文明,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内涵不同和存在形态不同。物质文明的存在形态是物质成果。精神文明的存在形态是精神成果,即人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思想观念。政治文明的存在形态是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管理和人们的政治行为。
同时,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单就政治文明来说,它要依赖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要以物质文明为物质基础,依赖于物质技术条件。因为,一定社会中政治制度的制定和贯彻,需要有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程度作为客观基础,还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技术手段作为前提和保障。政治文明还要以精神文明为精神基础,受一定社会中先进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观点的指导。反过来,政治文明也会通过社会
行政管理和法律约束等渠道,影响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从而影响物质文明发展的速度,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方向与速度。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述关于政治文明概念的内涵来推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是指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指导、支配下,制定出来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贯彻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政治管理以及人们的政治行为的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点在于实行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高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具体表现为高度的、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