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2)
2014-07-16 01:09
导读:4.权力分立与制约的原则和制度。国家权力是一种结构体系的观点是早在古希腊就产 生的政治知识。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
4.权力分立与制约的原则和制度。国家权力是一种结构体系的观点是早在古希腊就产 生的政治知识。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成的基础,一个 优良的立法家在创制时必须考虑到每一要素,怎样才能适合于其构成的政体。倘使三个 要素(部分)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的机构。……三者之一为有关城 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部分);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司法)机能。” [1](P214~215)后来,近代的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权力分立 及其制约的意义,在实际的政治发展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尽管不同的国家由于其 历史传统不同,对权力分立与相互制约的思想主张所理解的程度也不尽一致,但是很多 国家均把这一主张视为重要的宪政原则,并在不同的制度结构中体现这一原则的一般精 神。
5.政治与行政分立的原则和制度。这是权力分立制度的最为直接的体现。根据美国政 治思想家古德诺的分析[2](P1),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因而这也决定了两者应该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 。类似的观点如孙中山先生的关于政权与治权划分的思想和主张。在政治与行政分立原 则的基础上,一些国家普遍建立了一系列相互匹配的制度,如以行政中立为基础的文官 制度,并通过文官制度,使政府的
行政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等等。
可以认为,上述这些主要的政治制度特征是构成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面, 是能够说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形态的基本要素。因此,如何超越上述这些制度要素,构 筑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形态,并能够使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和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政 治原则和制度,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要考虑到中国的特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方向,而且这不仅体现在经 济建设方面,也要体现在政治建设方面。就政治建设而言,能够直接间接影响其进程和 形态的国情因素至少有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1.超大规模的人口。目前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而且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何组 织如此庞大的人口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一个重大课题。从 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人口越多,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就越大,因而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 能性也就越大,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的难度也越大。另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基础薄 弱,所以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因素离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这 无疑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人口的条件下,解决政治问题的知识和智慧要求将 更高。
2.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欧洲历史上的 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相比而言,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之前,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从来 就没有受到过社会的挑战,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结构始终占据着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 而且日益得到强化。这种政治形态特征甚至直接间接影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发展, 乃至于邓小平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 法制传统很少。”[3](P332)当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