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实:党风建设面临的文化挑战(2)
2014-08-12 01:07
导读:——封建制度中的“官本位”文化,成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严重思想障碍之一。为维护封建统治,我国古代建起了“等级森
——封建制度中的“官本位”文化,成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严重思想障碍之一。为维护封建统治,我国古代建起了“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官位、官权、官员“三位一体”的官僚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内,人们的价值追求在于做官。因为“官贵民贱”,有官即有特权,官越大特权越多,因此,寒窗苦读之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探索真理而是“学而优则仕”。由此形成的“官本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社会单位及其所属人员,不论工作性质如何,一律参照和套用政府机关和官员的行政级别与待遇;不同级别的人,其工资、住房、医疗保健等相应的待遇区别明显,诸如参加会议、阅读文件,乃至死后追悼会规格、骨灰安放地点等等,都要以“官阶”的高低来确定。“官本位”泛化到社会各个领域。很多时候,官职和“级别”变相成为人们评价人生价值的最高尺度,常常异化为对成功人土的一种奖赏。无论哪种行业和岗位的人,如果工作出色,往往会获得“提职”、“提级”的奖励,从而使党员干部放弃宗旨,淡化岗位责任,怀着谋求官位从而获得特权和个人实惠的目标和心态,挤进党员和干部队伍,给党的队伍素质提高带来潜在的挑战。
——封建世袭制和宗法传统演化出任人唯亲的官僚门阀观念,成为坚持党的“任人唯贤”选人用人路线的障碍之一。中国千百年封建制度中的宗法观念,是“任人唯亲”门阀观念的根源。虽有“科举”这道门坎,但考试录取诸环节仍顽强缠绕着“人情关系”这根极敏感的官场神经。而在及第后的选拔、考核、任命诸环节中,更将“关系”、“亲人”的观念贯彻始终。欲挤进仕途并步步高升者,必须依靠“朝中有人”这条路。演化发展到今天,不仅使“关系学”成为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学科”,而且诱使许多人热衷于按人划线。在上者选人热点在“圈子里”;在下者为人选要不择手段挤进“圈子里”。由此上下沆瀣,形成拉关系、走门子、跑官要官,直至买官卖官的丑恶现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封建迷信的谶纬之学的消极思想演化出的唯心观念颓废文化,给党的作风建设带来影响。由上古民间图腾、巫师、方士推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预测祸福、观测风水及至求神拜佛、寄托生死的迷信思想,为封建最高统治者自神其位找到了最有效载体。他们为显示其“奉天承运”的尊严,热衷于造“祥瑞”,“封山川”,拜神仙,演化成一整套妄测吉凶、算命相面、观测风水与及时行乐的文化体系,以此来麻醉人民,愚弄百姓,借以巩固专制统治地位。这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当今社会又沉渣泛起,并不断侵蚀到党员干部队伍之中。一些党员干部放弃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而笃信神仙菩萨。这些人或无趣于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却孜孜不倦于研读“麻衣神相”、凶杀色情;或不急民生疾苦却乐于烧香拜神,建寺庙修“金身”;或不顾自然规律,诚信方士,看手相,问仕途。有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分子甚至找到巫士“神仙”,为自己禳灾避祸,希冀逃避法网惩戒,永享富贵荣华;有些官员
招聘员工也需请来相士当考官,以目测应聘者之面相。或拆除某些建筑,以避让“凶险之兆”;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祖坟,以期占尽风水、永享高官厚禄之福。种种丑态,不胜枚举。
(二)来自中外文化碰撞中文化变异的挑战
改革开放使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大量外来文化快速涌入我国。在中外文化大交流、大碰撞过程中,既滋补了我们文化的阵地,闪现出许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