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2)
2014-09-13 03:35
导读: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对冷战之后世界新格局的梳理和时代新主题的揭示,透过纷纭芜杂的国际事务现象,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寻求当代中国社
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对冷战之后世界新格局的梳理和时代新主题的揭示,透过纷纭芜杂的国际事务现象,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寻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契机和基点。由此精辟地指出:当代世界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格局,给中国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不仅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宝贵时间,而且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空间。考虑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问题,必须始终立足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另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从时代变化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从中透析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问题,梳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断总结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化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述两个方面——提炼时代主题,总结根本经验,也就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自然,它所产生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就在既适应时代特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起点和层面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具有长久性的指导作用和时代价值。
21世纪的时代主题所以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取决于这样几个内在因素:其一,随着世界民主独立力量的发展,一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将愈益凸现,并且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人类在多极化格局中将赢得更多的和平环境和发展机遇。其二,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追求发展特别是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人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将面临着更多的发展课题。其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无可回避地必须调整现存的生产关系乃至政治上层建筑,否则难以生存。改革和调整将继续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中的主潮流。人类在改革与调整潮流中将创造更多的相互开放、共同发展的机遇。总之,21世纪的世界,将是沿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不断前进的世界。处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切重大战略问题,只能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最根本保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是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系统揭示。这些基本规律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由此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重大贡献,是20世纪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