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的渊源和影响(2)
2014-09-13 03:35
导读: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通过以上五种具体的方式对外实施,并在大国交涉中以其为根本方针。对该理论体系的渊源进行探讨,则更有利于认清罗斯福反殖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通过以上五种具体的方式对外实施,并在大国交涉中以其为根本方针。对该理论体系的渊源进行探讨,则更有利于认清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的真正实质及影响。
二、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的渊源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英美在签署《大西洋宪章》中宣称支持民族自决和独立。之后,罗斯福在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进行讨论时,进一步提出大西洋宪章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全世界各地,包括殖民地在内。《大西洋宪章》是美国战后世界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成为了罗斯福推行非殖民化的旗帜。正是在这一契机下,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才得以发展与成熟。
总体而言,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渊源:
其一,美国根深蒂固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对罗斯福本人的影响。美国是一个从殖民地演进而来的国家,反殖民主义的传统倾向浓重,在这一大环境中罗斯福深受其影响,并在对外政策中体现出一种颇具道义色彩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在1944年1月写给赫尔的一份备忘录中,罗斯福就明确指出:“印度支那不应归还法国……法国曾经占有这个拥有3000万居民的国家近100年,但那里的人民比法国开始占领时生活得更差”,就印度支那而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有权获得较好的待遇。”在此前的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亦有类似的表示。
其二,罗斯福本人对殖民主义给世界所带来灾难的认识与担心成为该思想形成的另一个原因。鉴于殖民主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以及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强烈愿望,罗斯福认为,如果战后让殖民地人民重新退回到先前那种被奴役的状态,世界将会一片大乱。在如何看待东亚地区的问题上,罗斯福认为“该地区生活着11亿黄种人。在许多东方国家,他们都生活在极少数白人的统治之下并由此而十分怨愤”。因此,“美国的目标必须是帮助他们获得独立——11亿潜在的敌人相当危险”。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告诉丘吉尔,再也不能允许法国让世界再次大乱。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三,国际局势对罗斯福的影响。就当时各国所占殖民区来看,英、法无疑是当时的优势者,同时苏联也开始逐渐强大,这直接影响到罗斯福关于战后美国怎样领导国际社会的设想。1944年10月,罗斯福在一演说中称“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接着,罗斯福在战争期间一方面保持着同维希政权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又极力抬高戴高乐的政治对手吉罗将军在“战斗法国”中的地位。显然,想通过反殖民主义思想,对殖民地实行托管,达到肢解、削弱英、法等殖民帝国,从而加强美国影响和控制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一目的。
其四,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还深受国内政治的影响。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家,罗斯福总统想通过该理论体系,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避免暴力血腥的方式,采用和平的形式以及托管制这一新的集体统治的巧妙办法,回避“强权政治”之嫌,以避免遭到国内舆论的反对,使美国民众支持美国在战后的世界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罗斯福正是深受上述因素影响,形成了一套打着反对殖民主义口号、声称为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