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2)
2014-09-14 01:45
导读:还不止于此。化和被化,除了相互必须存在理论的关联和通约外,还有个价值选择的 问题。实际上,化和被化的,只是有选择的一小部分。这一点马克思
还不止于此。化和被化,除了相互必须存在理论的关联和通约外,还有个价值选择的 问题。实际上,化和被化的,只是有选择的一小部分。这一点马克思本人就说得很明确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列宁则说得更 直接:就是几何学公理,如果与人们利益无关,照样也会被人们抛弃掉。
[NextPage]
既然化与被化只涉及理论的关联性和通约性,既然化与被化只涉及选择与被选择,那 么,我们就必须正视这种现象,将它们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什么化(类似的,可 有俄国化、意大利化、法国化、南斯拉夫化等等,不一而足)的正常现象。同样的理由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作如是观。对此,既不能仅仅从 意识形态的好恶来评判,也不能诉诸“走向马克思”。
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哲学家(如那些提出“走向马克思”的人)抓住了马克思 的一些只言片语,另一些哲学家抓住了马克思的另一些只言片语,各取所需,把它化在 了自己的哲学中或自己国家的哲学中。更极端的是(这也是常有的),对立的双方各自抓 住对自己有利的马克思的只言片语,各执一辞。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的思想被肢解了 (尽管任何一个思想家哪怕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内在矛盾就是在同一时期、同 一阶段都是难以避免的)。
化和被化仅仅是部分的,甚至仅仅是一小部分,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定 是、且不能不是片面化的。片面化在今天完全是一个贬义词。片面,然而是事实;片面 ,然而是真实。因此你能做的,首先是接受它、容忍它,而不是首先竭力批判它,竭力 否定它。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片面的(西方特色),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是片面的(苏联特色)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片面的(中国特色),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没有因之改变,这是 无可奈何的事。你不能希冀你的批判能改变这一切,你的批判无非是以一种片面取代另 一种片面。我个人的主张是,在化与被化这样的问题上,必须放弃全面性的苛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化与被化这种情况,在复杂系统演进的本体论的树式结构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说 明。马克思哲学可以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棵大树的根。这棵大树无论如何不会只 有一个枝杈(因此,提出“走向马克思”的人想使这棵树长成一根直直的木棒的愿望是 很难、甚至是根本不能实现的)。这棵大树会长歪(不歪就不会开杈);这棵大树会有分 杈且决不会只有少数几个分杈,上面只写着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少数几个 人的名字。每一个分杈都是一个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是自复制、自同构、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