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2)
2014-09-19 03:24
导读:二 这里,先来看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怎样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开放这个问题的。 第一,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世界大势的认识上为中国
二
这里,先来看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怎样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开放这个问题的。
第一,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世界大势的认识上为中国的开放提供了依据。
二次大战后,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由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变,是战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整个世界日益联结为有机的整体,不仅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交往也加强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成为可能。一方面,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敢轻易地操动干戈,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从西方发达国家整体来说,有能力发动战争的强国都已是世界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断裂,各个强国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单就美国来说,它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它西方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争夺,在近期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无论哪一个国家都必须实行经济开放,都不能搞自我封闭。从西方发达国家看,它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些问题,继续发展就要受到限制。从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如果不开放,不发展市场经济,就只能继续贫困,甚至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是对战后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邓小平对时代主题进行了重新概括。他在1985年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⑤后来,他又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⑥从而对世界大势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概括,为我们的开放提供了国际环境的依据。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全球化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南北之间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失衡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也已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然符合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因而仍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对此,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第二,提出向资本主义学习,大胆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从思维方式的转变上为中国的开放提供了依据。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它高于并优于资本主义。但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它在经济文化上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这样,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