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技术社会运行的条件与途径(2)
2014-09-23 01:43
导读:目前,中国的技术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从技术市场发育的角度可以将中国技术社会运行分为两个阶段:197s年至19ss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完成技术市场建立
目前,中国的技术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从技术市场发育的角度可以将中国技术社会运行分为两个阶段:197s年至19ss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完成技术市场建立的准备工作,转变了观念,形成了规范,制定了法律、构建了制度等。197s年计划经济的范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有偿转让技术现象;此时技术社会运行依赖于社会关系而非市场制度,社会人际关系和传统文化起很大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1985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提出了技术是一种商品,明确了技术商品的产权、技术价格、技术
转让合同、利益分配等。同年4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专利法;5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1987年6月,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合同法》;国家科委颁布了《
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技术合同仲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技术交易会管理办法》等。此时的“技术市场”是非正规市场,市场经济没有形成,科学技术体制还没有转型、技术市场的主体没有形成。1988年至今为第二阶段,1988年我国领导层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经济、社会价值,提出了“第一生产力”理论,彻底改变计划经济的观念;逐步实行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思路和模式,进人市场经济的转型时代。目前,技术市场的竞争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是不完全市场,市场失灵依然严重。在转型时期,市场体制不完善、产权不明晰、信息体系不健全、社会运行不规范。企业发展导向不明确,技术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因。民营企业还没有走上技术创新道路;科技企业太少;大型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企业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制约了企业和经济发展。竞争不规范影响了技术市场发展,形成了社会知识产权社会失灵的局面。国家对侵权行为追究的社会成本太高;惩罚力度太小,惩处侵权的收益远远大于侵权的损失。此外,研究人员缺乏研发资金和研发风险大,也产生了研发的短期行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中国技术市场正处在转型时期,是一种非标准的市场,市场运行的成本高、效率低、价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等问题没有解决。技术商品运行机制要求运行成本与收益形成一个维持技术市场的正常运行。对技术商品的价格或价值的认识是技术市场建立必要条件;改变过去技术使用的公共性即使用技术没有免费的午餐,目前,建立好技术商品的价格机制。技术市场中普遍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和交易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问题,总体上包括:市场经济观念问题没有解决;市场经济的制度不完善;市场管理和运行不理性。首先,改变观念,建立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意识,市场经济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价值观、行为规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