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浪漫主义特征(2)
2014-10-03 01:25
导读:一百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他在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挥发着亮丽的光芒。 一百多年以来,世界上由于种种
一百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他在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挥发着亮丽的光芒。
一百多年以来,世界上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和人们的种种动机,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学说。有的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有的声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超越等等。这些“新的”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重复被马克思主义克服了的浪漫主义特质。所以,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基本精神,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立场,对形形色色、旧的新的浪漫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分析,既具有理论的意义,又含有现实的意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性论是其浪漫主义的哲学基础
普列汉诺夫指出,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空想社会主义与启蒙时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一样,“以人的天性的不变的属性来揭示环境的变动的属性”,“以人的天性为最高准绳而设想完美立法”。“例如,傅立叶以分析人的热情为出发点;例如罗·欧文在其《合理的社会体系概论》中,从‘关于人的天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而断言合理的政府应该首先‘决定人的天性是什么’;例如,圣西门主义者声言,他们的哲学建设在关于人的天性的新概念上;例如,傅立叶主义者说,他们的导师所设想出来的社会组织乃是从人的天性的不变规律中所得出的许多无可争辩的结论。”(普列汉诺夫:《空想社会主义者》,《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页)用人的天性来解释人类的历史,这只能重复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哲学理念,其社会主义的构想因而也难以越出资产阶级思想的藩篱。
在人类
社会学说史上,以人的天性为基础来解释人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学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柏拉图把世界二元分裂成“理念世界”和“形相世界”,认为,我们经验到的那个世界只是形相世界,是非真实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本质世界。形相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分有”,人的天性是由人的理念决定的。据此,他在研究人的行为和社会时,以理念世界来批判形相世界,用理念来规范人的现世行为,并把世界的发展看作一个不断地体现理念世界、逼近理念世界的过程,并最终走向“理想国”。从柏拉图的学说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的理念世界实际上是哲学家自己理性思辨的结果,因而人的天性实际上是他关于人应当如此价值悬置,在此基础上设想的超越现存社会的构想——理想国,就是一个现实应当如此的社会理想。柏拉图的这种思维方法虽然对现存的社会状况具有巨大的理论批判张力。但是理论的批判是一回事,现存向未来发展归根到底是一个实际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对现存的实践超越。而这种从人的天性出发,从头脑中建构一个超越现存状况的理想状况,并认定这就是未来是然的想法,从根本上脱离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因而始终不可能找到一条从是到应然过渡的桥梁。理想国终究只能是柏拉图浪漫的社会梦想。然而,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方法却在以后人们批判现存社会、构想社会未来中时常显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的思想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将此方法作为建构自己理论的基本方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近代以来,这种以人的天性为出发点,对当时现存社会进行批判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资产阶级社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