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孙中山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2)
2014-10-05 01:57
导读:二 孙中山认为,政党在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进步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政党的正确领导,可以极大地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他说:“
二
孙中山认为,政党在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进步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政党的正确领导,可以极大地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他说:“民主之国有政党,则能保持民权自由,治一致而无乱。君主之国有政党,亦能保持国家秩序,监察政府之举动。若无政党,则民权不能发达,不能维持国家,亦不能谋人民之幸福,民受其毒,国受其害。是故无政党之国,国家有腐败、民权有失败之患。”孙中山认为政党在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中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一是政党有把社会利益要求转换为政府政策的政治转换功能;二是政党有联系并代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向政治体系表达利益要求的政治沟通功能。‘政党者,所以巩固国家,即所以代表人民心理,能使国家巩固,社会安宁,始能达政党之用意。国民因之而希望于政党者亦大。故为政党者,对于一般国民有许多义务,均应相(担)当而尽心为之。”三是政党有调节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政治有序功能;四是进行政治动员和推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孙中山指出:‘政党之作用:一以养成多数者政治上之智识,而使人民有对于政治上之兴味。”五是整合、凝聚功能。“今日之能维持中华民国,惟政党。”
孙中山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后来又有建立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建党经验。关于党的思想建设,孙中山在经受了多次挫折后,初步认识到端正人党动机和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孙中山历来重视党纲的制定,用党的政治纲领团结全体党员并感召人民,成就革命事业。他说:“政党之性质,非常高尚,宜重党纲,宜重党德。”关于党的组织建设,他说:革命党‘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正确的组织原则,导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党个人英雄主义盛行,党中有党,派中有派,党内派系林立,影响了党的团结,也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使革命屡遭失败。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开始关注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党部,把国民党的组织设到了区,区以下又设分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孙中山强调,进行党的建设还要关注政党道德建设。政党道德是政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政治道德一起,是用来调整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孙中山认为,政党具备良好的道德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他说:“无党德之政党,声誉必堕地以尽,国民必不能信任其政策,何能望其长久存在呢?”孙中山的政党道德思想不仅使国民党一度获得了民心,推进了中国政治发展,也为后来的政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
孙中山认为,建立民主制度、实现民权是政治革命和政治现代化的根本目标。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对政治制度文明的思考。孙中山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