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中的劳动就业与工会的维权工作(2)
2014-11-25 03:00
导读:第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弱势劳工群体问题凸显。虽然建国后我国劳动力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整体的文化技术水平仍然很低。目前,劳动力总
第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弱势劳工群体问题凸显。虽然建国后我国劳动力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整体的文化技术水平仍然很低。目前,劳动力总量过剩与劳动力局部有效供应不足同时并存,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明显。一方面,由于劳动者的择业愿望、职业素质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岗位空缺,训练有素的技术人才难以寻觅;另一方面,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者求职困难。与之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和苦、累、脏的工种出现招工难,为维持正常生产,企业不得不大量雇佣农民工,城里人失业和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城镇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调的局面。
一部分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技能落后的职工,包括农民工成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迫切需要工会组织代表他们的利益。在这方面,值得工会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的问题是,面对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后对城镇造成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廉价的农民工对在业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冲击,工会如何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由于农民工具有“工资要求低,吃苦耐劳”等特点,企业遵循“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在同一层次的劳动力中会首选农民工,因此,劳工群体内部的这一“向下竞争”的现实迫切需要中国工会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