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2)
2015-05-01 01:02
导读:随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上与美国产生的冲突及其激烈程度,中国民众滋生出的一种反应性民族主义情绪也开始强化。1993年出现的银河号事件,刺激了中国民
随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上与美国产生的冲突及其激烈程度,中国民众滋生出的一种反应性民族主义情绪也开始强化。1993年出现的银河号事件,刺激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结。到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使中国青年和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一个顶峰,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民众在各地开始了反美的示威游行,在某些城市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紧接着,在2001年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另外,美国对台湾态度也严重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可以说中美关系在九十年代一直磕磕绊绊、矛盾重重。在与美国的冲突中,中国民众不断感到美国的敌意及其强加给中国的屈辱。这使人们自然地同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弱势地位和屈辱历史联系起来,增强了民族的耻辱意识和民族痛楚。
与此同时,中国全体民众也在国家实力增强的背景下,民族认同重新得以强化。从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到2001年加入WTO,并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等一系列事件都大大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心理,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宣泄。因此,中国民众在对美国关系中所感受到的屈辱心理和对自身成就的自豪感成为了民族主义的合成剂。在屈辱和自豪之间的反复摩擦,民族主义情绪已经不可避免地重新点燃了。现实民众中朴素的民族主义情绪与知识分子中的民族主义者相互影响,更加给民族主义造成了相当地声势。可以说,中国民族主义在九十年代重新兴起。
除了上文简单提出的中国民众在九十年代经历屈辱和自豪,两者不断龌齬摩擦而使民族主义增强外,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与在
国际政治领域内的挫折感之间的矛盾。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显著的提高,经济越来越举足轻重。然而在国际事务方面所起的作用,却相对微弱的多。本来中国人都会认为中国发展强大了,在国际事务中也该扬眉吐气,起码不会再随意受到伤害和侮辱。而在九十年代出现的银河号事件、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中美撞机事件等都明白无误地显示出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远非想象的那么强大和重要。民族主义者特别忍受不了的是,中国在美国的眼里简直无足轻重。在讨论中国驻南使馆被炸时,王小东说:但无论是蓄意还是误炸,此事至少反映了美国并不那么重视与中国的关系。[3]这样,中国民众建立在经济发展上而产生的对外事务方面的自信不断遭受打击,导致不同程度的挫折感和屈辱感,这种感情不自觉地开启了中国人关于近代中国所经历的痛苦记忆。为什么中国经济强大了,还遭受美国的欺侮?在民族主义者看来,答案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行全球霸权政策,遏制中国的发展,并试图分裂中国。中国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样的判断无疑强烈地冲击了国人的心理,尤其是青年人,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随之高涨。? 硗猓这种情绪为国家的宣传所扩大和激化。中国大众传媒一方面夸大了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的实力;另一方面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连连受挫?nbsp;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中国政府重建合法性的诉求。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世界上是以苏东剧变,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为标志终结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而在国内,****事件也给中国政府带来强烈地震动。国内外的环境使得政府内焦外困,不得不面对双重的压力,合法性进一步流失。相对于八十年代,中国人在价值上的迷茫和多元,九十年代则是价值的虚无和日趋的庸俗和功利,政治淡漠,犬儒主义大行
[1][2][3][4][5][6]下一页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