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2)

2015-07-19 01:10
导读:2.理念由权力向责任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 行政管理 者普遍缺乏责任意识,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行使权力来管理社会、管理民众。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政


  2.理念由权力向责任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责任意识,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行使权力来管理社会、管理民众。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政府的责任理念变得更为重要。公众借助网络可以了解政府行为,若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反应过于迟缓或置之不理,则社会公众势必对现存政府形成一种合法性的挑战,甚至通过公民参与,实现对政府的问责。
  3.行政观念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过去实行人治,我们习惯用长官意志、行政命令代替法律,干预法律。建设电子政务,在政府网络化、开放化、虚拟化的治理环境中,社会公众获得了空前广阔的自由空间,而政府管理主体要有效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和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就不能再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视法律的作用,而应该遵循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紧密结合过程,通过网络实现政府的各项职能,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性支持。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使政府职能重心下移。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政府由传统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服务职能的转变。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移提供了物质设备和技术支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使政府服务的项目、服务渠道更多更广,拓宽了政府服务的空间,政府职能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成为必然。
  2.促进政府职能实现方式多元化。传统政府服务是以政府为本位的单向供给型服务,政府提供什么,人民就接受什么,公众不能自主选择,更无法对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使公众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和享受政府服务,而不必再通过层层关卡式的审批方式,打破原有的政府办公管理方式,改善了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方式。在促使政府行政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型的同时,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实现了政府职能方式的多元化。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促进政府职能范围有限化。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是全知全能、永远正确的一个组织;政府比企业高明,比市场高明,对什么都能预知、都能计划、都能调节,政府的职能范围无限。电子政务建设将有助于政府重新审视、正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树立有限型政府的价值理念。同时,网上职能的电子化和计算机程序的依序执行,也会进一步限制职能扩展和制约其规范行使。
  (三)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组织结构创新
  电子政务的形成与发展将使传统政府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模式实现质的改变,从而积极地影响组织的行为。电子政务的逐步完善和建立过程也是政府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转变的过程。
  1.电子政务使纵向结构扁平化。现代政府组织形态是一个包含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级的金字塔结构。这种管理模式对中间的管理层形成很大程度的依赖。由于信息通信技术落后,使得中间管理层变得越来越臃肿,减缓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信息失真

上一篇:论辛亥革命前十年中国国民的宪政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