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的路径探讨(2)
2015-07-29 01:19
导读:二是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养老保障方式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养老保障、家庭养老保障和自我养老保障前述城乡劳动参与方式不同,决定了现实的中国农村
二是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养老保障方式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养老保障、家庭养老保障和自我养老保障前述城乡劳动参与方式不同,决定了现实的中国农村普遍缺乏社会养老保障。而通过储蓄和购买养老保险的自我保障虽然有助于老年生活.但因农村经济条件普遍欠缺,多数农村老人一生无积蓄或储蓄甚少,养老的自我保障仅限于少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和个人。只有家庭养老保障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农村养老方式的主体。
现实农村的家庭养老是传统养老方式的延续。虽然当前的农村老年人大多属多子女家庭,具有传统意义上养老的家庭人力资源和经济基础,但是.传统的养老方式在急骤的社会变迁中遭受到强烈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表现为,家庭的小型化使得老人与已婚子女分家.以及人口流动导致“空巢”家庭大量涌现。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村家庭养老长期以来完全依赖于个人自觉和风俗道德约束,随着农村代际鸿沟因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差异而加深,老年人的社会和家庭地位被边缘化,加之老年人维权意识淡薄,致使农村歧视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等问题较突出,虐待、遗弃老年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子女甚至一味将自己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和社会,使得农村“有儿有女的老人不如无儿无女的老人有保障”(“五保”老人可享受社会救济和福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尊老敬老助老的和谐社会氛围缺失。尽管近年来不少地方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因其待遇水平较低.能享受的还只是极少数人,大量老年贫困人口的生活仍然艰难,维系和支持家庭养老已成为农村新的社会问题。
三是农村老年人致贫因素。从个体来看,由于农村养老以家庭为主体,老年贫困首先源于家庭贫困。家庭贫困既可能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可能是因家庭劳动力缺乏或家庭成员疾病、生活能力欠缺、婚变以及意外灾害等多种凶素所致。其次。老年贫困源于其自身的衰老和疾病。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大多数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诸如风湿、类风湿等慢性疾病,或是高血压、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体弱多病和生活无依靠,凶病因老致贫成为老年人难以回避的窘境。从所处环境来看,一地农村的贫困会推动青壮年人口的外出,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又阻碍了当地农村致富的步伐,进而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和人口的老化,由此形成了贫困一人口老化一加速贫困和人口老化的怪圈,致使农村的贫困往往与老年人相伴相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导致农村老年人贫困还有着主观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初始阶段,各级政府对老龄社会的思想认识和准备都不足,造成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建立缓慢,导致政府投入少、社会养老起步晚、社会关怀乏力等一系列制度性缺失。即便是已建立的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投入也严重不足。据调查,在农村,能享受到现有的“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困难救助等方式以维持基本生活的老年人很少,九成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着不少应保未保的“五保”老人,有些地方还在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