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和谐社会与个体道德信念(2)
2015-08-11 01:17
导读:2确立个体和谐的道德信念应处理好几个问题 2.1树立科学的和谐观 和谐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又是一种生存状态。它不仅仅是指涉人类社会.还包括
2确立个体和谐的道德信念应处理好几个问题
2.1树立科学的和谐观
和谐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又是一种生存状态。它不仅仅是指涉人类社会.还包括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指的是整体的、普遍的和谐。因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符合宇宙万物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和谐观.既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同时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例如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周易·乾》)天道的大化流行,使万物各得其正(位),保持这种完美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地发展。个体的和谐形成整体的和谐,又有利于个体的和谐。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做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由自身而推及到他人,再到万物,最后达到“保和太和”而与天、地、人、物一体,趋向于保持整体的和谐,人达到了最理想的境界即“天人合一”。这就是儒家走向和谐的路径。众所周知,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历程中,和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信仰,曾经长久地存留于不同时代,并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集体记忆渗透于社会无意识层面.中华民族的多元地域文化交汇、儒道释等文化思想相生相随、近代中学和西学的融会贯通等等,都体现着华夏民族和谐的宇宙观、文化观和社会观念。
当前,要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尽量减少社会冲突和不和谐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要注重处理好各种关系.禀持一种接受和尊重的态度,富有同情心和道德感。这样才能与外界融为一体。在平等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最后达到“中和”境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自然和社会就都能和谐发展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2人际和谐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儒家文化也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仁者爱人”。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亲相爱的和谐状态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夫子之道,忠恕而矣。”(《论语.里仁》)提倡“推己及人”、“推恩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以法度、准则度量事物,以自己的感受衡量理解他人.运用忠恕的精神来处理人际关系,做到“君子而时中”.“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这样就实现了仁德,人们的道德觉悟就得到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就会减少,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就个体道德信念的树立而言,这显然是人的主体性发挥的一种体现,正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具有社会性的人应该视和谐人际关系为个体生命力的延伸。我们在分析当前的“韩流文化”时,就会看到韩国文化深受儒家伦理文化传统的影响,讲求家庭伦理的情感力量,以此来促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