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2)
2015-10-07 01:01
导读:在科学认识“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关系,从而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的问题上,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无论在理论认识或者思想感情上
在科学认识“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关系,从而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的问题上,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无论在理论认识或者思想感情上都为全党、也为人民作出了榜样。邓小平在理念上充分肯定毛泽东领导第一次革命的盖世伟功,认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邓小平在感情上不受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被毛泽东错误批判遭到严重伤害的影响,与广大普通百姓包括工人、农民、战士同其爱憎喜忧。他语重心长地说到:“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8~299页。)陈云在评价毛泽东的问题上同邓小平有一样清醒的理念和诚挚的感情。他充分意识到,肯定毛泽东在建国前28年历史中的伟大贡献对于全面评价毛泽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说:“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段落。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被概括得更全面。”(注:《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毛泽东的功绩及其影响,对于我们教育至深。
二、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上面所说的“第一次革命”包括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其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二是“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革命。对于这后一个阶段的革命,存在着更多的争论。全国解放以后,从1949年到1952年,我们经过了一个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同时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和巩固新生人民共和国的一系列斗争,为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