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国后毛泽东军事思想(2)
2015-10-20 01:06
导读: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第一次把中国作为一个平等的对手。国际上对毛泽东好评如潮,毛泽东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世界公认。毛泽
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第一次把中国作为一个平等的对手。国际上对毛泽东好评如潮,毛泽东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世界公认。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思想多少年来成为军事学界、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金门炮击,以打促和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国防事业进入新阶段。毛泽东对我国周边形势和国际局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一九五五年毛泽东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并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力图通过政治方式达到祖国统一。但台湾当局拒绝和谈,美国积极谋划以台湾海峡为界分裂中国,支持“台独”。一九五八年夏秋之际,毛泽东亲自筹划对金门进行炮击,通过打击国民党军队,粉碎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增加两岸的可接触性。同时,毛泽东要通过炮击进行火力侦察,对美国实行战略摸底。当时金门岛驻有美军顾问,对金门炮击要冒很大风险,稍有偏差,我军炮火会打到美国军舰上,很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直接的武装冲突。在具体部署时,前线指挥员报告说无法保证不打到美国军舰。毛泽东经过慎密思考,决定按原计划打。一九五八年九月八日、九月十一日,美国军舰两次掩护国民党船队驶入金门海域,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了美蒋混合舰队中的蒋舰。结果美国“护舰”遇炮击就退,表现出尽力避战的守势姿态。由于摸清了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底牌是在保持既得利益前提下取守势,为中共中央确定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金门炮击,毛泽东摸清了美蒋矛盾,美国想制造“台湾独立”,蒋介石坚持中国统一。
于是一九五八年十月六Ft正式宣布暂停炮击。但美国要求在台湾海峡两岸”永久停火”,企图以海峡为界分裂中国;台湾当局拒绝从金门、马祖撤退,也不接受和谈。在这一特殊形势下,毛泽东决定留下金门不打不登,以拖住国民党当局。于是采取了具有毛泽东特色的作战形式——单日打炮,双日停火,并且规定不打死人。结果台湾当局完全被毛泽东牵着走。这种不打死人的作战,被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为“滑稽歌剧式的战争”,为世人难以理解。其实这种象征性的炮击寓意深远,它是国共之间特殊形式的对话,争取了台湾的广大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和平统一的工作。今天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加强,当年毛泽东指导金门炮战的独特形式,其中体现的长远战略眼光,反映出毛泽东军事政治不分家的特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始终坚持以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国家的军事行动。一九五六年三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经毛泽东同意确定了“积极防御”的基本方针,并制定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战略指导原则。毛泽东主张从其一贯的力求主动,避免被动的战略指导思想出发,要求防御必须积极,反对消极的分兵把口式的被动设防。
在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时,毛泽东将“诱敌深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为只有把敌人放进来,才便于发挥我们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