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实习报告--为中国社工擎起希望的火炬!(2)
2015-10-26 01:02
导读:在男自立堂住宿的青年,待业的要限期去找工作,在职的要准时上班、下班,准时返回自立堂。男自立堂的门后有一个登记簿,专门记录这些青年人外出的
在男自立堂住宿的青年,待业的要限期去找工作,在职的要准时上班、下班,准时返回自立堂。男自立堂的门后有一个登记簿,专门记录这些青年人外出的原因和估计返回的时间及实际返回的时间,青年人签实际返回的时间时要有当值的社工监督、确认并签字。男自立堂的青年晚上10:30开始做家务,分工负责扫地、拖地、倒垃圾、洗厕所、擦窗户、栏杆等劳动。协青社努力营造一种“家”的氛围,男自立堂青年人多已自立,饮食基本自己解决,但他们每个星期一晚上要吃“住家饭”,大家一起做、一起吃。我们发现,A室青年执行了这个制度,B室青年既不来A室参与,也不在B室实施。原来,据我了解,A室青年和B室青年不和,A室青年个个都装老大(扮大佬),看不起B室的青年,而B室的青年则认为A室的青年不守规矩、无法无天。“住家饭”制度开始时,两室青年曾在一起吃,但后来B室青年就不过来了,大家分开搞。但是B室的青年热情不够,搞了几次就停了。除了“住家饭”,男自立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奖励计划”,对及时上班、下班、认真做家务、努力工作或努力找工作的青年进行奖励,以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奖励计划涉及到十个项目,每项一周的最高分是6分,每周的最高分是60分。协青社注意到利用每一个细节鼓励、嘉奖青年人,例如,奖励计划板上写着“你做得到奖励计划”;青年人自发帮助男自立堂制作了精美的OIC(当值职员)轮值表,社工马上给予表扬并写了感谢的话语贴在墙上。
协青社的核心文化和核心理论是一个“爱”字,爱青年人,爱青年所爱的东西,青年人才会爱你,才会倾听你的教导与规劝。因此,协青社的社工很注重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男自立堂的中心主任Paul,多次提醒我们同青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是因为年龄以及社会阅历的缘故,我们感觉自己在男自立堂并无威信,甚至不太受欢迎。我们刚进男自立堂时,那里的青年对我们都很冷淡,最多只是简单的寒暄,虽然我们已经很主动了。我知道,在我们之前,上海、台湾、云南、天津的社工学生都来实习过。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们同以前的那些实习青年工作者一样,都是过眼云烟,骚扰他们一段时间后就拍屁股走人。这种情况让我们工作信心和工作热情锐减。必须突破这种局面,我们的热情非但不能降低,还要比以前更热烈,只有这样,才能融化我们同青年人之间的坚冰。我们尝试着去做,愈挫愈勇。同两个伙伴相比,我的工作难度更大,一是因为我性格有点内向,二是因为我不会讲广东话。普通话在香港远未普及,1997年回归之前基本没有普通话教育,回归之后才渐渐兴起了普通话课程。男自立堂的青年人多数不会讲普通话,可能能听懂一些但很费脑筋。因此,我与他们存在语言障碍。这个问题一度让我气馁、畏缩。但是男自立堂的社工Natale,听到我把不会讲广东话作为借口,就说语言不是问题。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而且几乎是同时Paul和Wendy也不断鼓励我。我自己独立接触的第一个青年人阿Y,那时他正在自立堂楼下的宿舍区看报纸。我同他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知道了他的名字、
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