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2)
2015-11-02 01:05
导读:第二,Levinger(1976)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婚姻稳定性是婚姻满意度、婚姻以外其他选择的吸引力(也称婚姻替代)以及离婚阻力相平衡的结果。当阻碍离婚
第二,Levinger(1976)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婚姻稳定性是婚姻满意度、婚姻以外其他选择的吸引力(也称婚姻替代)以及离婚阻力相平衡的结果。当阻碍离婚因素和婚姻满意度保持不变时,其他选择的吸引力越大,婚姻受挫的危险也越大。Udry(1981)进一步认为,婚姻替代本身具有对离婚意向的独立预测能力,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婚姻替代会提高离婚的可能性。同时,Lewis等(1979)还从理论上推导,婚姻以外其他选择的吸引将降低婚姻生活的质量,进而影响婚姻的稳定性。但学术界一直没有对这一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第三,White(1990)批评学术界在研究离婚时较少关注婚姻建立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因为有关婚姻如何建立的信息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婚姻失败的原因。一些学者也认为,初婚年龄和婚姻稳定性成正相关(Nartinetal,1989)。Heaton(1991)认为,这是离婚风险随年龄增大而变小的缘故。另一方面,晚婚的男女相对比较独立,以往长期形成的个人性格的可塑性较小或弹性较差,这些特质又给婚后的调适带来困难(Bitter,1986)。因此,除了它直接抑制离婚以外,晚婚还会因为与婚姻质量的负相关关系而间接增加离婚风险。
根据Whyte(1990)的报告,婚前性行为不利于婚姻的稳定,因为它使两个人的结合变得比较随意,缺乏神圣的感觉,进而又会使当事人减少对婚姻制度的崇敬和珍视。也有学者以为,婚前性行为会减少当事人从婚姻中所得到的新鲜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婚姻满意度或幸福感(Watson,1983)。由于婚前性行为与中国传统文化婚前守身的价值追求相悖,违背性行为准则将遭受社会的谴责,并留下心理阴影。因此,对婚姻稳定性既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将通过降低婚姻质量而间接增加婚姻破裂的风险。Cate和Lloyd(1992)还认为,恋爱时间较长有利于增强婚姻幸福感,因为谈情说爱的周期越长,你越能够发现对方是否与自己相一致。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四,“异质假设”认为,夫妻在年龄、个性、宗教信仰、种族、社会地位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婚姻往往具有较高的离婚风险,因为这些差异易引起更多的不一致和冲突(Bitter,1986;Tzeng,1992)。Bumpass等(1977)发现,夫妇的年龄差距越大,婚姻失败的概率也越大。然而,也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夫妻年龄差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因为它和婚姻调适或婚姻整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Atkinsonetal.,1985)。有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和收入等控制变量和婚姻稳定性呈正相关(Martinetal.,1989;Bumpas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