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把握就业市场特征拓展就业工作途径(2)
2015-11-04 01:46
导读:(三)建立就业信息网 一方面要将毕业生的情况向社会、向就业市场作宣传;另一方面要将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
(三)建立就业信息网
一方面要将毕业生的情况向社会、向就业市场作宣传;另一方面要将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再一方面,要对已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一定范围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对在校生的培养和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要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供需信息网络,沟通行业间、地区间、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信息,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四)主动抢占就业市场
在就业网络全面铺开的情况下,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掌握的量大,谁就能抢占这块就业阵地。高校应组织力量,全面分析,四处联络,主动出击。第一,动员全校所有教职员工提供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后用信函电话联系;第二,充分利用往届毕业生分布的地理优势,建立信息站或信息点,及时向高校反馈各地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以便于研究决策;第三,将毕业生的供给资源及专业资料介绍,汇编成册,寄送到有关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便于用人单位参考选择毕业生;第四,组织力量走出去,了解需求态势,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同时,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第五,加大学校毕业生的宣传力度,把学校和毕业生推销给企业,然后再建立合适的企业和学校的联系渠道,进一步挖掘就业市场;第六,利用各地校友会,形成就业信息网络,开发就业市场。
(五)优化就业市场环境
要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成公开和公平的择业、选才竞争机制非常重要。因此,政府有义务通过制定规则,优化市场环境,限制违法违规行为,保证毕业生就业的自主竞争得到充分实现。
(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结构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人才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高校应在了解劳动市场的各种需求动态和本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状况的基础上,自主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自觉按就业市场反馈的需求信息和用人要求,对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