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霸权稳定到契约和平的经济学解释:一个模型(2)
2015-11-05 02:24
导读:回到最基础的成本—收益分析,霸权国之所以有金德尔伯格等人所认为的有动机提供诸如国际安全、自由贸易、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等“公共产品”,乐于
回到最基础的成本—收益分析,霸权国之所以有金德尔伯格等人所认为的有动机提供诸如国际安全、自由贸易、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等“公共产品”,乐于承担维持该套体系的大部分成本,是因为成为集体物品的提供者和成本承担者能够给霸权国带来额外的收益。权衡付出的成本与收回的好处,收益要大于成本。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权威,霸权国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输出公共产品的同时,通过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所有活动主体关注和应遵循的惯例和规章,确定何为“合法”,何为“非法”,可以说霸权国“创建”了最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国际规则和秩序”,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获得国际霸权之前的阶段,霸权利益存在一个持续上升的阶段,表现为一段上抛的曲线,此时竞争国会努力扩张壮大自己的实力,去获得世界霸权;当获得霸权地位,此时霸权收益达到峰值,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续存;随着霸权地位的确立,公共产品提供的重担越来越多的压到了霸权国身上,同时霸权收益强大的驱动力会促使其他国家也不断的谋求霸权地位,从而潜在的对现存的霸权国产生威胁,迫使霸权国付出日渐增加的维持成本。这些日益增长的成本逐渐消耗霸权国的实力,最终导致霸权国的衰落,新霸权国的出现,从而完成霸权对霸权的替代。其间的机制可以由下页的图进行解释。
以前阶段:表示甲国能在此阶段获得的霸权收益持续上升,霸权加速形成;
中间阶段:霸权已经形成,霸权收益达到峰值,并持续一段时间;
之后阶段:霸权收益开始下降,甲国的霸权国地位接受挑战,逐渐衰落。
对于利用甲国衰落的契机逐步获得霸权国地位的乙国同样存在类似的收益曲线,如图中所示。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附图
图一只是给出了一个就霸权更替过程中的比较静态分析,那么是不是说霸权更替是一种常态,会无休止的更替下去呢?其实不是的,只需在霸权收益和契约和平收益之间作出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霸权稳定走向契约和平的可能性。
显然,当图中所示情况出现时,即当成为霸权国的收益不及达成互信契约下得到的收益大时,国际范围内契约自然会形成。
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一种必然趋势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进程,作为霸权国的霸权毛收益(注:此处的“毛收益”与“净收益”相对,是指没有去除维持霸权成本之后的霸权收益。)正在日益增加,但是霸权国为获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