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宗教工作策略(2)
2015-11-07 01:03
导读:(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筑起抵御宗教渗透的钢铁长城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强大精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筑起抵御宗教渗透的钢铁长城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在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中大张旗鼓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作为根本内容,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激发各界群众,特别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凝心聚力;鼓舞各界群众自觉地以报效祖国,振兴国家这为已任,心系祖国的命运,维护祖国利益;焕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和不懈奋斗的勇气与品格;激励各界群众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放眼现代文明,学习现代科学知识,追求真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向上的姿态自强不息,勇敢应对各种挑战。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塑造和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遵守基本道德的人,这一点与各大宗教的宗教道德具有一致性。因此,我们要在各界群众中间大力宣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村寨等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把和谐创建活动深入到民族地区和信教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渗透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宗教道德为出发点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使之深入人心,从而,把各界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共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上来。 二、树立正确的民生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信教群众收入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是各界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是促进民族地区、信教地区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总钥匙。
信教群众中的绝大多人口是农民,居住在贫困落后的边远地区或交通闭塞的高寒山区。要有效抵御宗教渗透,必须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加快少数民族和信教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政府的支撑下进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宗教节日文化、发展宗教艺术品加工业等等都是发展社会经济,活跃乡村经济,增加收入的有效方法。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人口素质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真正落实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对经济困难的特殊家庭给予特殊照顾,既要从制度上保障,政策上扶持,经济上关心,又要从思想上动员,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成果。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让广大信教群众和信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