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宪政视域下的政府建设探析(2)

2016-01-26 01:02
导读:宪政的精髓在于政府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在于建设一个有限政府,从而保障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个体的权利不受侵害,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

  
  宪政的精髓在于政府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在于建设一个有限政府,从而保障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个体的权利不受侵害,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促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纵观历史的发展,宪政经历了从消极宪政到积极宪政再到适度积极的转变,政府管理经历了从统治行政、管制行政、服务行政三个阶段,政府的角色也经历了从守夜人到全能者再到服务者的角色。

  宪政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在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之后,政府职能被局限于保护财产权利和生命等最基本权利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范围内,政府奉行消极的“守夜人”的角色。从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来看,公民处在“自我照顾”的地位。19世纪朱20世纪初开始,政府管理的缺位导致社会、经济等问题层出不穷,西方国家的经济、财政和信任危机使人们重新审视市场机制和国家的作用,政府干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空前扩大,社会和家庭组织的经济功能全面萎缩,“福利国家”形成。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全面管制,政府扮演着“全能政府”角色,公民处在“团体照顾”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官僚主义倾向泛滥,政府的角色重新被审视。西方政府改革再次举起限制政府职能的大旗,引起行政改革的浪潮。这一时期,在宪政价值反思的基础上,人们重新认识宪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政府的角色由积极走向适度积极。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推行公共福利政策改革,缩减政府的社会职能,实行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放松对经济的直接管制,扩大社会,市场参与公共管理的空间。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政府扮演着经济社会的服务者和合作者角色,公民处在“政治照顾”的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民社会的不断壮大,政府的行政职能也应由管理转向服务,由政府单中心的治理转向多元多中心的共同治理并走向善治。然而在实然层面上,尽管市场和社会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了某些功能优势,但由于政府还处在强势状态,处在强有力的掌控者或者是主导者地位。为了其本身的利益,政府依据国家强权按政府的意志强力整合调控社会公共资源。政府权力的触须有意无意地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垄断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忽视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空间。政府应从全能政府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公共服务者和社会的合作者的角色。
  
  3 宪政视域下的政府运行机制: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限制的地方才休止”。[4]政府权力的运行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机制,没有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政府权力就可能偏离其“公共属性”,民主就无法得到保证,人权就不能真正落实,服务行政也就会异化。政府政策制度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政府施政目标的制定必须首先征得服务对象即民众的同意,让公民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增强政府对公民的回应性,由民众和政府通过双向的交流互动达成一致来决定。政府制度设计必须科学,公共政策执行具有平等性,承认个体生存环境的差异性。当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应着力制定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施细则,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制度,建立重大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专家咨询论证和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投资项目、承诺事项、招投标等公告、公示制度。另外,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对政府的行政部门和机构进行权能划分,使它们分别掌握行政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2]沈荣华.地方政府法治化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破口[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6).
  [3]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4] [法]孟德斯鸠.论法德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上一篇:如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有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