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构建(2)
2016-02-09 01:17
导读:法律监督、政府采购方式、招投标管理以及投诉质疑管理等多个方面,政府采购管理效率是综合管理的结果。管理制度健全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
法律监督、政府采购方式、招投标管理以及投诉质疑管理等多个方面,政府采购管理效率是综合管理的结果。管理制度健全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政府采购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政府采购周期指标主要衡量政府采购的及时性。政府采购周期是指从上报需求计划,政府采购中心接受委托。财政部门进行需求核对及下达任务单,媒体发布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到签订政府
采购合同为止的时间。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例,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周期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媒体收到信息并刊登所需的时期;采购信息公告期;投标人编制投标书的期间;中标公示期;采购中心运作、审批、流转等所耗费的时间;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履行完毕后付款期间。
1.4 学习、成长角度
设置了人均采购额指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员工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度等指标,体现了政府管理的人本主义精神。只有促使组织文化、人事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才能使政府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更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专注于完成主要绩效目标。
(1)人均采购额指标是政府采购人员每个采购人员所分担的采购额的大小。人均采购额越大,说明效率越高,相反,人均采购额越小,说明效率越低。人员效率主要受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影响,一般地,如果采购人员素质较高、办事效率较高,那么,就能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高的人均采购额。
(2)员工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程度。
(3)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指标主要考察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利用新信息的有效性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周期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标准制定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评价标准一般分“优、良、中、低、差”五个档次。
定性指标有: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管理效率、员工满意度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定量指标有;政府采购的投诉率、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代理成本费用率、政府采购政策效率、政府采购周期、人均采购额等。
2.1 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
定性指标中涉及“满意度”的指标,一般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确定评价标准。如为: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低”,0~60分为“差”。对其中的管理效率、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指标一般根据制度要求、专家经验或横向比较的方法确定其评价标准。
2.2 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各地的平均水平来确定。一般采用递进平均法来计算多档次标准值。首先,计算所有测算样本数据的平均值,将其作为评价标准值的“中”档次。其次,在所有样本数据中筛选出大于“平均值”的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良”档次标准值。再次,对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筛选,挑选大于“良”的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作为“优”档次标准值。同理,计算出评价标准值的“低”和“差”的标准值。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根据2008年全国财政国库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02年以来的6年间,我国政府采购资金的年节约率达到11%。因此,可以11%作为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中”档次标准值。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一般占当年财政支出的30%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而我国2003年政府采购一般占当年财政支出的6.7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2%。所以,具体评价标准要运用递进平均法来确定。而且评价标准需要不断调整。因为,一个国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之初,其政府采购量较小,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成熟。规模会不断增大,但也不可能无限增大,毕竟政府采购只是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中还有大量的转移性支出。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受采购对象的性质、采购方式的选择以及当时的需求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可区别对待。不同的采购对象和采购方式的采购规模是不同的,工程类采购和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规模通常要大一些,而货物、服务类采购和其他采购方式的采购批量通常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