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1)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3-10-11 01:28
导读:(二)宏观因素 1.国家的政策法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比如:直到2000年9月有关部门才决定对个人
(二)宏观因素
1.国家的政策法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比如:直到2000年9月有关部门才决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征企业所得税,只对其投资者的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在此之前,个体企业一直面临双重征税的问题。另外,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管理尚不尽人意,其税收负担相当沉重,经营环境不如外资企业。
2.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但实际上80%的信贷资金是倾向于效益较低的国有企业的。少数民营企业缺乏专门的财务管理人才和机构,存在严重的逃废债现象,使银行常常无法按期收回贷款。银行与企业之间极度的信息不对称,还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银行在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不得不设置额外的屏障。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经济转型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特征研究
论贷款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