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财务总监制度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4-04-01 04:30
导读:美国大公司CFO的职责一般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负责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之间有效沟通。美国公司的CFO对股票价格的变化十分关注,他们的工作往返穿插于市
美国大公司CFO的职责一般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负责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之间有效沟通。美国公司的CFO对股票价格的变化十分关注,他们的工作往返穿插于市场操作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之间。二是参与并进行投资融资决策,特别是融资决策。美国对CFO金融和实务水平要求较高,担当CFO的人才大多是拥有多年在金融市场驰骋经验的人,优秀的CFO常常做过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三是建立一套指标和业绩评价体系,让每个经理都有自己的“成绩单”,每个月CEO会与经理们共同评价这些结果,从预算与实际业绩中找到,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引导公司进行股东价值创造。四是公司战略决策和规划。美国的CFO在战略管理团队里所花的时间比起亚洲和欧洲的CFO多得多,美国的CFO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兼并重组,制定战略计划。
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美国首席财务官成为策略拟定的重要角色,在事业合并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逐渐脱离财务报告的角色,和财务报告管理工作薄弱。美国近些年发生一系列会计丑闻,也就不足为奇了。究其原因,一是美国财务总监会计素质要求下降。英国《学家》周刊2002年一期文章题为“不懂会计还管账,美首席财务官真能唬人。”化EO》杂志编辑霍默发现美国只有20%的首席财务官领有会计师执照,35%有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5%两者都有。二是首席财务官因成为战略制定的重要参予者,掌管的咨询,设计复杂的金融工具,而脱离了会计事
(二)德国、日本模式
德国和日本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间持股现象普遍。20世纪90年代德国公司平均股份构成为:交叉持股的公司拥有大约42%的股份,分散私人股东17%股份,外国投资者、保险公司14%,养老基金12%,银行持股上升到10%,国家持股降低到5%。日本公司股权结构1989年的情况是:法人交叉股份为72.8%,私人股份为22.6%。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德国和日本股票市场都不如美国发达,公司主要从银行进行外部间接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较大且与之关系十分密切。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德国银行通过四种方式在公司的治理中发挥作用,以债权人身份、直接持股、代理小股东投票权、在监事中派驻代表。财务总监不必花费大量时间股票市场的短期表现,他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上,但要与持股公司和银行之间保持密切信息沟通。
在公司治理方面,美国规定公司设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一般不设立监事会,而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在董事会之外单独设立监事会,监督对象除了经营者外,还涉及到董事。在这种治理体系下,德日财务总监比美国有较严格的监督机制。在日本大企业中,由于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内部晋升惯例,成功的管理人员一生都在同一个企业工作,工资水平相对固定,因此日本财务总监报酬与工作业绩的敏感程度不高。另外由于德国强调企业责任,工会等组织力量强大,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CFO而言,德国财务总监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工会和劳工组织。
(三)东南亚模式
东南亚国家中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被家族及其伙伴所拥有,家族控制了董事会大部分权利,对经营者控制也较严格,其他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处于从属地位,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作用非常有限。由于家族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比较低,融资范围小,实际上财务总监与资本市场沟通的任务也比较少,财务总监的地位远不如欧美那样高。东南亚亚洲的CFO更注重于利润(开发市场、顾客群、产品)和提高生产和运营的效率,认为利润是最重要的股东价值和现金流动因,认为融资是兼并收购时最大的挑战。他们更多时间是在处理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层面工作,另外他们把更替过时的财务系统放了很重要的位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