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应对高校合并的探讨(1)务管理毕业论(2)
2014-06-22 01:04
导读:4、分级管理要彰显统一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院系在预算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来区分经费用途包干使用,不能笼统地打
4、分级管理要彰显统一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院系在预算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来区分经费用途包干使用,不能笼统地打通使用,以确保将有限的经费投入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减少费用开支促进学科建设。同时针对院系的创收收入以比例分成下达定额预算强化经济责任制,谁的钱就进谁的帐,谁的钱就由谁使用,调动院系自主办学积极性,即补充了学校财力也充实了院系自身财力,促进院系主动开源节流、参与理财。
5、会计核算实行一级集中核算,由校计财处集中核算财务收支活动。除根据需要设置附属产业、后勤、基建二级财务机构外,不另设任何事业财务分支机构。所有的事业会计核算业务全部由校计财处统一处理,包括负责收费、凭证制单、登记帐簿、对外报表等,确立统一的银行帐户来收支拨款和各类收入,杜绝小金库和帐外帐。
6、采用集中会计核算方式有利于合并高校迅速推行统一的财务规范,防止政出多门。同时集中核算减少了核算和管理的层次,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强
化学校对财务工作直接、集中的管理以及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能及时了解全局发现问题应对突发事件。集中会计核算也简化了合并报表等繁杂的帐务处理工作,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学校合并百事待兴,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紧紧围绕合并高校的发展目标,引导学校资金的合理流向。
1、为保障资金需求,合并高校需要进一步确立“大收大支”的观念。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学校的各项财务收支都要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的管理范围,预算的调整按规定程序进行。学校的各项收入都由计财处统一管理,严禁收入“体外循环”,防止“小金库”、“帐外帐”。通过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反馈、决算、分析、奖罚等来规范学校的各类经济行为,做到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安排、都有支出标准、都有制度依据,不做无预算、超预算的开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开源”更重于“节流”。校计财处对学校的各类收入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是缓解教育经费紧张压力的根本。比如①对国家拨入的事业经费和学校的各项事业性收入实行统一安排使用。②专项资金、校外捐赠资金采取专款专用、协调进度、实施监控。③对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一并纳入校计财处的统一管理和核算并实施监控。④对代管款项有责任按国家的财经制度和委托单位的要求,监控代管款项收支的合法性,防止出现将应归学校所有的资金混入代管款项。⑤注意控制应收及暂付款项额度和收回时间,从各个环节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足额收回款项,应收款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而久拖未收可能造成学校资金的损失。⑥对暂存款项可以在满足付款需求的前提下,将部分沉淀的资金视为资金来源用于学校的资金周转。
(三)加强资产管理,建全和完善全面资产管理体系。
1、合并后高校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存量巨大,一般均达数亿元。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产的潜能,优化现有资产的配置,实现彻底的资源共享是合并高校事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合并高校要抓紧合并的“契机”,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保证资产充分、合理、高效的使用。
2、高校资产涵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校办产业投资、其他对外投资等资产形式。同时根据高校资产服务对象的不同,又分为用于正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国有资产、用于提供有偿教学科研服务的国有资产和用于开展经营活动的国有资产三大类。在学校合并时,必须通过清产核资区分不同类型的资产办理产权界定、登记和划转,防止国有资产产权和收益权的流失。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高校合并的宗旨是做大做强,对先进教学设备、仪器的投入必不可少。但购置设备、仪器时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及财力状况,报学校综合预算作专项安排。为了保证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最急需的用途上,所需资产特别是贵重资产购置前要充分作好前期的论证工作,提交论证报告。论证报告的内容要包括购置的必要性和实验开出率,避免低效率的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