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卡普兰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方法最重要的突破是完善了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后来,许多企业将之与企业的战略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四个管理程序来贯彻企业的战略。但是,这种研究只是把战略作为一个概念进行研究的,并未对战略进行细化的研究。比如,没有找出战略管理过程与业绩评价过程之间的联系;没有研究战略管理的具体步骤与业绩评价的具体步骤之间的关系。希曼和林格尔提出了“明确定义企业战略,量化战略目标,最终建立一种量化管理文化”的思路。但作者更多的是阐述建立量化管理的步骤,建立量化指标的原则,以及战略目标与各量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得出评价结果。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两个倾向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以及资料。一个倾向是“从微观到宏观”,即在具体的业绩评价中引入战略管理的思想,其代表为卡普兰。另一个倾向是“从宏观到微观”,即战略学家,尤其是研究战略控制的学者,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角度来研究业绩评价,其代表人物还很难确指。通过上述回顾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企业战略和业绩评价之间还缺乏一种明确的联系,或者说,两个领域的研究还是各自独立地进行,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
二、基于战略管理的业绩评价系统的特征
㈠ 战略管理的特征
在这一部分对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和比较以及给出战略管理的特征,目的在于为后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行必要的铺垫。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个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表1对三个阶段进行了简要比较。
表1 企业管理三个阶段的比较
项目
生产管理
经营管理
战略管理
产生时间
20世纪初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竞争环境
无竞争,产品都能卖出去
有竞争,但按市场信息生产,产品也能卖出去
竞争激烈,产品有可能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