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4-11-06 01:15
导读:(四)披露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背景,
(四)披露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背景,企业关联方信息,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
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报告等。
(五)披露未来信息。未来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
(六)反映公允价值信息。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已使成本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以后的财务报告,将更多以公允价值和历史价值相结合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是一种以多种计量模式反映信息的报告。
(七)反映分部信息。企业集团的综合信息反映了集团的整体情况,但由于集团各公司行业不同,所在国家或地区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按行业、地区等的分部信息所反映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往往比整个企业集团的更为有效。在分部信息披露方面,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已对企业所应提供的分部信息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企业披露行业分部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八)反映衍生工具信息。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不断推出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金融工具创新呼唤财务会计报告的创新。若将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了潜在风险,其决策。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将是新环境下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财务报告模式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业务按多种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这一报告模式时,要防止信息超载。如何有效给使用者提供精炼的、能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仍是界与实务界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实时报告模式。机及技术使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INTERNET技术在商业中的,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以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能以实时方式完成,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时产生,实时提供财务报告。企业内外部人员可以动态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三)多样化报告模式。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以后的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报告。多样化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形、图像、声音等更生动的形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交互式报告模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只能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者去适应传统财务报告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广泛运用,企业则可提供各种财务报告,反映多样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犹如计算机语言的交互式执行方式,对财务报告的提供也可采取交互式报告方式。各报告公司均可与如 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这样使报告公司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使用者紧密相连。报告公司可以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与信息,信息使用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根据系统内存放的标准化基本数据项,借助软件技术,可以依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选择快速产生各种定义了的会计报表。这种方式下提供的会计报告既全面充分,又有针对性。同时,财务报表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提出信息需求。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五)差别报告模式。差别报告可以考虑采取两种类型模式。一种类型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由报告单位为不同使用者提供(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企业可以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特殊需要的信息。在、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这一类型的差别报告应能尽快加以运用,它对解决“外行使用者”和“内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求的矛盾,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