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1)务管理毕业论文(3)
2015-06-29 01:06
导读:二、企业是信用的载体——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现货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与以往的研究者们不同,我
二、企业是信用的载体——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现货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与以往的研究者们不同,我们认为企业产生的动因不仅是为了节约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交易费用,而且还为了节约产品市场中终产品的交易费用。后者曾一度被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者们所忽略。
现货市场上,如果在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由于专用性投资退出交易的困难及成本,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困难,因而造成现货市场交易的高成本。这时,市场交易的参与者们用“一体化”组织,即企业替换传统的现货市场,通过一系列长期契约的缔结,用权威来监督和限制“机会主义”行为,这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是有利可图的。这时企业被理解为市场中专用性资本形成的团队生产,目的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事实上,机会主义并不会因企业的成立而消逝。随着企业的产生,市场机会主义行为转化为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来源于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在产品市场上,企业往往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更了解,而买方(或消费者)则是相关信息较缺乏的一方,即产品市场交易中广泛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一般而言总是正相关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交易中,理性的企业总有以次充好的激励。企业在实施以次充好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取好处的同时,它必须面对产品受到市场抵制而退出市场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专用性资产,企业就可以变卖自己的全部资产而变换投资方向,这样它就可以既享受到机会主义的好处,又不受到市场的惩罚;买方(或消费者)预期到产品市场上会由于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泛滥而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只会愿意出低价甚至拒绝购买该产品,产品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而萎缩直至消逝。现实中我们并没有普遍地看到产品市场的萎缩,而是往往看到它正处于进一步繁荣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与现货市场不同,当上述那些专用性资产联结成企业专用性资产以后,它就在企业与市场的交易中开始扮演积极的角色,成了企业机会主义的制约因素,起着产品为合格品的担保作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基于全球税收成本最小化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设置
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总质量成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