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计划经济逐步完成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就当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来看,股权结构不合理、债务结构复杂、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不当、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依然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1、股权过于集中
目前在我国股票市场平均股权集中度达到60.39%,远超过美国和日本。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43.9%(加权平均值),其中有38.3%的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这说明我国的股权结构一直十分集中,股权的过度集中,一方面使中小股东由于受到了与会股东最小持股数量的限制而无权参加股东大会,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从而损害了他们权益,助长了大股东操纵股票市场投机行为。另一方面,大股东公司中的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使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违背了现代公司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的要求,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2、以国家股、法人股为主体的非流通股比重大
从历年总股本结构来看,股权结构呈现着国家股占绝对优势、流通股比例低的状况。由于公司同作为投资者的国家产权关系不清,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具有不确定性。“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股份过大,又没有对国有资产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势必会形成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债务结构复杂
企业的债务资本从形式上看,也不外乎有以下几类:银行贷款、企业间往来债务、企业内部形成的债务等。近二十年来,随着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其债务资本变得日益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债务资本的组成方面,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财政性负债,财政性负债是由于政府行为而形成的应由财政承担的各类债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些负债是被动性举债,其债务承担主体应该是政府,而不是企业。第二、企业经营性亏损造成的负债,在资本金困难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只有靠负债筹集资金,主权资本越少,债务资本就越大,造成资本结构越不合理的恶性循环。第三、具有社会普遍性的负债,众所周知,三角债从形成到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
(三)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不当
企业自有资本(又称实收资本或股本)筹集的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的高低,反映着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资金中依靠内源性融资的程度,反映着企业的积累情况;其动态变化反映一企业资产扩张能力和风险变化程度。我国企业自有资本比率普遍较低,多数国有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仅占全部流动资金的7—8%,即使固定资产投资中自有资金略高,但综合起来也不会超过18%,只相当于日本70年代的水平。这主要源于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的资本金制度残缺,而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国家拨补企业资本金受国家财力的客观限制,另一方面国家的某些改革举措又加剧了企业资本金的下降。同时,企业自我积累机制并未建立,一方面企业面临着国家不断“抽血”而造成的“贫血”症日益加重,难以自我积累;另一方面企业也缺乏内在积累冲动。
(四)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由于股权融资的市场负信号效应,国外上市公司一般把它作为最后的融资选择,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将股权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时,并
没有充分地考虑其优化问题,而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获得资金的问题,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科学决策问题,并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三、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