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行为理论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务管理(2)

2015-10-05 01:00
导读:现实工具可以是语言、教材、媒体或互联网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思考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工具将行为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规则是客体需要依赖和
现实工具可以是语言、教材、媒体或互联网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思考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工具将行为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规则是客体需要依赖和遵循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策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是主体与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劳动分工是团体内部为完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通过劳动分工将单个主体、团体和客体联系起来。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元素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核心元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团体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是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客体是教学案例,团体是主体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
    (一)主体的设计   学生是行为系统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与其他课程相比,财务管理课程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现实存在显著差异。如筹资理论认为,股权筹资方式筹资成本最高,但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公司会首选股权筹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有密切关系。仅仅依靠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和案例,学生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理解这种差异。
    其二,很多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答案,站在不同利益人的角度,会作出不同的财务管理决策。如对于公司利润分配,站在股东的角度,当公司有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东希望尽量不分配现金股利;当股东自身有好的投资机会或者希望尽早收回投资降低风险时,会要求公司尽可能多地分配现金股利。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则不希望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因为公司现金流出会降低债务的保障倍数。对于此类问题的学习,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扮演不同利益人,使学生像相关决策者一样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客体的设计   对案例教学来说,案例设计要遵循时效性、广泛性、亲和性原则。时效性强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媒体掌握当前的热点经济问题和经济事件,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同时,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过于陈旧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广泛性强调案例来源要广泛,包括来源范围广泛和来源途径广泛。来源范围广泛,指从古、今、中、外全部空间和时间范围寻找教学案例;来源途径广泛,指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期刊和一般杂志寻找教学案例,还可以将学生经历的经济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如对MBA学生所在单位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行适当修改,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从长远来看,学校可以考虑建立校内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亲和性指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要尽量来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亲切感,认为案例有实际意义,从而有兴趣了解和分析它。如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时,可以用购房者按揭贷款作为案例,让学生运用复利和年金知识计算购房者在全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额的现值,与直接用现金购房方案相比较,对两种购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团体的设计   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团体,也可以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作为学习团体。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学习团体会更有效率。因为小组讨论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既有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督促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各小组内部初步讨论后,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于小组人数,可根据课时多少、案例大小、具体分工来确定。既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搭配,或者按照住宿相近、方便学习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不能过大,每个小组都有能力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人员的安排要有利于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环境元素设计
    环境元素包括规则、工具和分工。环境元素的任务是根据主体的需要,提供主体搜集和加工客体的工具,对团体进行恰当的分工,并为整个案例教学顺利进行提供规则支持。
    (一)工具的设计   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效能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如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搜索引擎、教学多媒体等。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如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工具等。财务管理课程与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变化、与微观企业的行为关系甚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各行业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使财务管理领域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国内、国际全面有效地发掘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分工的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和发言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容易滋生某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制定相应检查和处罚规则等监督和约束措施。如检查小组每个成员的笔记,

上一篇:乔家大院带来的理财学思考务管理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