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6-07-18 01:00
导读:2、较为完备扎实的治理基础是实施财务预警的基础条件。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治理基础和功底,仅靠进步财务治理水平,只是杯水车薪。因此,企业必
2、较为完备扎实的治理基础是实施财务预警的基础条件。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治理基础和功底,仅靠进步财务治理水平,只是杯水车薪。因此,企业必须具备一定治理基础,特别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后,财务预警应充分利用ERP的治理思想和基础数据。
3、财务治理与其他治理活动的良好衔接和协调。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足度,企业的财务治理必须保持与其他治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
4、完善灵敏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治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正确的、实时的信息。
5、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企业财务预警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6、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表露及时等内容。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程序
1、寻找警源。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是“火种”。从警源的天生机制来看,警源可以分为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从警源的可控度来看,又可将其划分为可控警源与不可控警源;从警源的性质来看,还可分为主观警源和客观警源。
2、分析警兆。警兆是预警的信号系统。一般地,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由直接关系,也可有间接关系:可以有明显关系,也可以有隐形的未知玄色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进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警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气警兆,一类是动向警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日本经济企划厅在研究该国经济的循环与波动时,把景气指标分成了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三类。先行指标是在波动达到波峰或低谷之条件前出现的指标,一致指标是该指标出现的时间与波动达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基本相同,滞后指标是出现日期在波动基准转折点之后的指标川。类似于经济的循环与波动,财务出现风险或危机,必然会经历一个时间顺序相连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财务预警的警兆随之也应有不同的表现。
3、选取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预警中,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进一个有机整体中,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评价和判定。
选择预警指标一般要遵循五个原则:第一,所选用的指标必须在丈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性,所选的多个指标的综合必须能反映企业运行中的主要矛盾;第二,一致性或先行性,即指标特征量要与企业实际运作状况大体一致或略有超前,能明显地反映企业逆境现象的发生或发展动向;第三,灵敏性,即对企业的资金变动等情况反应灵敏,随时都能表现出企业运营的方向和成果;第四,代表性,即能大体上反映某类能力(如盈利能力)的基本特性和变化趋势;第五,在统计上要有迅速性和正确性。
4、防警排警。防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警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警情,则由防警变成了排警。事先预备好在各种警情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一旦发出警报,则可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的对策。一般地,预警对策大多是思路性和提示性的。
【参考文献】
[1] 葛和平:“Fisher判别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中的运用”,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7
[2] 姜秀华等:“上市公司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猜测,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