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中报纸的结构\形态及战略整合(2)
2013-05-07 01:03
导读:阅读 报纸的热点分析。 从图2中不难看出,左侧图中读者眼动轨迹比较集中在标题文字上,而右侧图中读者眼动轨迹也比较集中在图片上。由此可见,即使
阅读报纸的热点分析。
从图2中不难看出,左侧图中读者眼动轨迹比较集中在标题文字上,而右侧图中读者眼动轨迹也比较集中在图片上。由此可见,即使在网络化的今天,读者对文
字、图片的消费需求还是存在的。为此,报业在实现上述反J型模式中后期目标中,应从传统纸质印刷媒体生产,向满足受众静态视觉消费的符号专业化生产转型,即突破纸质载体樊篱的束缚,代之以文字、图片等静态视觉符号的专业化生产,以满足受众静态视觉消费市场需求。倘若这些特定的符号消费市场存在且维持在一定规模经济水平之上,那么,尽管报业的形态可能转变,但新型报纸产业仍然会持续发展。
四、受众战略性整合中培育新型报纸产业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报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但媒介技术本身并非报纸生存的天敌,相反,报业应该借助媒介技术来发展自己。笔者认为,受众市场的不断细化,将对报纸产业生存产生强烈的杀伤力。为此,我们应对传统报业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首先,应合理定位,彰显报纸个性。在媒介融合时代,只有表现出自己独特个性的媒介,才能在媒介融合中得以存在。譬如,在电视出现后,广播在交通广播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的位置并发挥了奇特功能;早报、周报与电视时间错位竞争,铸造了早报、周报的曾经的辉煌。显然,发挥报纸个性特征是整合特定受众群体有效途径。其次,合理开发静态视觉传播符号资源。除了文字、图片外,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报纸符号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为此,开发符号资源是满足受众需求多样化需求,提高报业整合能力的又一重要措施。再次,提高视觉传播技术水平。技术的发展引起受众个性化需求,导致受众日趋分化,同时,我们也可以反弹琵琶,采取一些技术手段,促使细分市场受众整合的最大化。总之,惟有报业受众市场整合能力提高的速度,超越数字技术引起受众市场分化速度,新型报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参考文献:
[1] Ithiel de Sola Pool.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 The President andFellows of Harward College,1983.
[2] 国务院办公厅.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 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EB/OL].www.gov.cn,
[3] 李本乾.媒介经济与中国经济[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君超.
如何解读和应对“报纸消亡论”[J].新闻与
写作,2009(1).
[5] Meyer Philip.The Vanishing Newspaper:Saving Journalis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olumba University of Missoun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