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3)
2013-05-11 01:01
导读: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具体化,归根结底是与它的鲜明的时代特性、
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具体化,归根结底是与它的鲜明的时代特性、突出的实践特性、浓郁的民族特征和不竭的创新特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可以说是“中国化”或“在中国具体化”内在的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主体部分,广大的文艺理论工作者,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在多元共生的环境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前进步伐,一直在实践中铸就着有中国特点的文论品格。
四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或者说它在中国的具体化,既是一个实践诠释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解读的过程。而且,这种实践诠释和文化解读之间,往往并不是同步的、一致的,有时实践诠释走在前面,有时文化解读走在前面,有时两者可能发生摩擦。上面谈到的一些情况,说明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先进文艺的结合,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已经基本形成。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任务是不是完成了呢?我认为是远远没有完成的。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这个提法很有针对性,也很有新意,对文艺学的建设也很有指导意义。我理解这里的“推进”,就是创新;这里的“坚持”,就是继承;这里的“中国化”,就是具体化;这里的“结合”,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而这里的“基本原理”,主要就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法。报告中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就进一步表明,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化的过程,是需要许多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没有结束,而是仍在艰难地探索之中。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深入客观地总结近3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成果,要用科学发展观冷静地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要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的形态。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大众化”,不仅融入“本土”,更要成为普通民众、普通文艺工作者日常艺术观念有血有肉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有些文艺理论,或远离社会,或故弄玄虚,或审美至上,或趋时势利,或话语霸权,或结伙营私,同科学的中国化的中国化的文艺理论路径相差甚远,同广大民众和文艺工作者的期待也相距甚大。这种风气与做法,在今后的文艺理论建设中,是应该努力予以克服和改变的。